第七十六章 倔强的坚持(2 / 3)

家物美价廉的熏肉大饼店在学校内是极其受欢迎的,因为年纪大了,老夫妻动作很慢、很慢,做一份熏肉大饼的时间要比其他店铺长上不少,但依然有很多人愿意等。

学生们一边在窗口排队等待,一边和老夫妻聊着日常、生活、学校里面的各种琐事。

大多数时候,窗口里面的人都是微笑地倾听,偶尔会给出一些中肯的人生建议。

怎么说,有一点儿淡淡的温馨吧!

这家店和学校周围其他的店铺格格不入,甚至和日益发展的学校格格不入。

张然原本以为他会和他的学长们一样,习惯这样慢节奏的小店,习惯这样轻松悠闲的大学生活,习惯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活动轨迹,习惯这一切直到他毕业。

很多年后,他也许会像那些毕业生一样想着再回来吃上一次熏肉大饼。

到时候再和窗口里面的老夫妻聊上几句,问他们还记不记得自己,一起回忆着已经逝去的美好青春。

但是,一切却在他大二的那年发生了变化。

因为城市开发,校方在犹豫观望了多年之后,终于决定把位于沈城中心繁华处有着百年历史的旧校址卖掉,到郊区再重新建一个面积更大、更漂亮、也更加现代化的新校区。

在全校动员会上,张然听说学校的旧校址卖给了国内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

那家当地产开发企业真的很出名,出名到连老板的儿子吃一个热狗都会霸占热搜很久的程度,动不动就在网上发几十、上百万的红包,或者送手机什么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

学校的旧址卖的价格也很高,有了这笔钱他们到郊区会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新校区。

总之,学校内从上至下所有人都很高兴,对于即将的搬迁大家都欢呼雀跃。

唯一不高兴的大概只有学校角落里面这家熏肉大饼店的老夫妻了吧,在全校公布这件事之后的第二天早上,张然习惯性地去买熏肉大饼时,第一次在老夫妻的脸上看到了愁容。

张然主动和他们谈起了新校区的事情,没想到窗口里面居然想起了一阵长久的叹息。

他记得很清楚,那个头发花白的阿姨第一次主动跟他说起了他们的事情,说他们昨天去学校后勤处打听了消息,在新校区租一家相同店面的价格居然要十万块一年。

十万块!

张然永远不也不会忘记阿姨说出这个价格时的惊讶的语气,仿佛这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数字,一个不可能数字,阿姨不敢相信地问道,他们要卖多少熏肉大饼才能赚到十万块?!

张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这大概是买下学校旧校址那位房地产开发商家的公子随手发一个红包的零头,或者连零头都算不上,但是对于老夫妻来说,大概是他们辛苦几年才能赚到的钱。

他尝试着向他们建议,可以将熏肉大饼涨价,但得到的只有两个人的摇头……

早就说过,这家店和这个时代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这年头哪还有三块钱一张的熏肉大饼呢?

哪还有良心满满放这么多料的小店呢?

哪还有慢吞吞做饼、微笑着耐心倾听学生们烦恼或者日常琐事的老夫妻呢?

这一切都和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符合,所以它就这样落幕了。

在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日子,这样一家开了三十多年的小店消无声息地消失,铁皮门上的锁再也没有被打开过,只留下窗户里面那张泛黄的纸张,最终的价格定格在三块钱上面。

没有人给予消失的小店更多的关注,甚至没有在学校内掀起一丝一毫的涟漪。

很快,张然他们也离开了那个地方,离开那座据说已有上百年历史、出过很多名人、有过很多故事和回忆的老校区,来到位于城郊又大又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