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
岱山巍峨。
这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也是巍巍岱山最后一道山脊。
地势已相当平缓。
走过这道平缓的山脊前面就是广阔无垠岱中平原。
遥望南天星空,季胜顿觉上天已将胜利赐予。
星垂平野阔,山高大军临。
岱山已成背影,岱中任我驰骋。
六百里外岱京城,八十余万纪。
荡天下,无坚不摧,平四方,舍我其谁。
令!军就地扎营休息。
飞鸽传书告之元帅,我部比计划提前一个时辰翻越岱山。
中军大帐很快立起。
季胜开始发号施令
令,工匠师墨旬,挑选五百精明工匠随我调遣前往岱京城。
令,左都尉子峙,领两千游击轻骑,三千长枪兵,一万重步兵,并余下四千五百工匠,立即前往“岱严关”以南二十里的“板桥坡”构筑防御工事。
如遇“岱严关”侦查,袭扰之敌,出动游击灭之,绝不可恋战。
如岱军出击,则于“板桥坡”坚守阻击。
板桥此地有沙柳河,望子峙善用之。
令,右都尉子岐,率游击轻骑五千,以我大军往岱京城行进的官道为中轴,十骑作一小队,在官道左右二百里范围之内策应。
对各乡村镇所进行威慑,归劝,安抚,须约法三章军纪严明,必要时可杀鸡儆猴。
为即将到来的夏收打下基础。
令,骠骑校尉闵行为前锋,领精骑一万,锐金兵五千且墨旬五百精匠尽归你调遣,沿既定路线奔袭前进,务必于酉时到达岱京城外三十里枣树庄扎营。
震慑岱京城,未得军令不可出战。
其余众将士随本将军同行。
现在是寅时,埋锅造饭休息两个时辰。
辰时,军开拔目标岱京城。
………………
半个时辰后,岱严关前。
纪军帅帐,灯火明亮。
季魁收到季胜飞鸽传书,当即下令,卯时准点出战
出战兵力增加至三十万,安排十万士卒摇旗呐喊,壮大声威。
攻城兵力没有增加,声势增加了。
季魁要给“岱严关”守军以更大的精神压力,让他们即使知道身后有纪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事实确实如季魁所料
“岱严关”内同样也已收到消息
纪军翻越岱山,扎营罗家坡。
“岱严关”太守府。
太子田茂,二殿下田恒,镇国将军樊荣登,威远侯巫丞贤,“岱严关”太守卢克服,公输图,六人在烛火摇曳中商讨战事。
以公输图的品阶他是没资格参加如此高级别的军事会议的,不过因为公输世成以牺牲性命换来的情报,加上机关鸟具有高速准确地传送消息功能,他被特许参加会议。
对于突袭纪军已翻越岱山,而岱军当如何应对,一时间难以决断。
唯一快速通过的决议是
迅速将这一军情急报以机关鸟送往岱京城。
参会的六人很快分成两派
太子田茂,镇国将军樊荣登,威远侯巫丞贤三人主张立即撤退。
退回岱京城死守根基。
二殿下田恒,太守卢克服,公输图,则坚持固守“岱严关”。
理由是,“岱严关”地利优势绝不可失。
一旦撤退六百里平川无处可据,岱军疲惫伤残行动迟缓,根本跑不过虎狼之师的纪军,未等退入岱京城即有可能军覆没。
三比三。
谁也不能说服对方。
须臾。
斥侯来报纪军营中已起炊烟,卯时攻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尽管公输图再三陈述孙儿公输孟启与三殿下田石等人已有守护岱京城的“困斗计划”,太子田茂始终不信。
坚决以主帅身份武断下令
令,镇国将军樊荣登领兵一万为前军。
令,威远侯巫丞贤领兵一万为后军。
令,公输业青带五十名工匠随中军行动。
田茂亲自领兵两万为中军,立刻出南门驰援岱京城。
其余人等死守岱严关。
不得越雷池半步!
不得越雷池半步!
纪军左都尉子峙下令。
子峙已率领两千轻骑,三千长枪兵,一万重步兵并四千五百名工匠,先行赶到“板桥坡”构筑防御工事。
谷雨节气已过,沙柳河的水量日益丰沛。
工匠们择地筑堤,把防线正面河段的水位均提高至五尺以上。
斥侯来报
岱军三万已出“岱严关”,镇国将军樊荣登在前,太子田茂居中,威远侯巫丞贤殿后。
一个时辰后可到“板桥坡”。
“区区四万残兵,还不够喂沙柳河的鱼虾。将士们结阵以待。”
子峙大笑,再次号令
不得越雷池半步!
不得越雷池半步!
“岱严关”城头,二殿下田恒甲胄鲜明号令军
我们要把纪军钉死在“岱严关”下。
元夏帝国已经昭告天下,纪军无道,屠戮苍生。
令各诸侯王国共伐之。
元夏帝国是否真已发昭,岱国三军尚无法证实。
出于对二殿下的信任,信心倍增,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冲击,拼死抵抗。
与二殿下齐声高呼
不得越雷池半步!
………………
岱京城。
麒麟殿。
三殿下田石收到机关鸟传来的军情急报
纪军翻越岱山,扎营罗家坡。
意欲突袭岱京城。
………………
齐天王城。
紫金殿。
岱王临朝。
百官战栗。
岱王手持战报,言语还算平和,如话家常
“本王记得太子出征时有人曾豪言‘岱严关’乃金城汤池,太子大军若到定溃敌千里,从此纪军再不敢越雷池一步。”
“怎么,怎么才几日,这一步就变成了半步?”
岱王语气突然转变面色勃然大怒,起身拍案手中战报化作纷飞碎片。
他并指指天咆哮嘶喊
“半步!半步!雷池半步,不”
“是离岱京半步,离我王城半步!”
一通高亢激昂的发泄后,岱王声嘶力竭气势忽然低落,手也下垂指向百官说道
“众爱卿都是我岱国栋梁之材。谁?谁,谁来救我岱国?”
“司马大人,你?”
“陛下体恤!老臣昏庸,臣长子战死‘齐门关’,孙子还在‘岱严关’。臣实在……”
司马头如捣蒜痛哭流涕。
“那你呢?国师,我的国师大人……”
国师巫伯璩跪拜。
“陛下息怒。犬子丞贤已随太子殿下回师救援,不日即可抵达岱京城。”
“且臣昨夜以血灵占卜,乃得一上卦。”
“哦。血灵占卜。卦象如何?”
岱王面色稍缓,他对巫家占卜向来深信不疑。
“昨夜东南天空星明亮璀璨,乃是我岱国根基稳固,蓬勃生辉之瑞景。角宿更有双星拥戴的吉兆。这角宿原是陛下命星所属,故无忧虑矣。”
“自有天纵奇才护佑陛下。让敌军不得越雷池半步。”
巫伯璩一套晦涩难懂的占卜术语说得滚瓜烂熟,紫金殿上的惶恐气氛也被他一扫而空。
岱王渐有喜色。满怀期待地问
“国师所言当真?不是宽慰本王。”
“陛下。臣的血灵何曾有失。想当年陛下继位,也是老臣以血灵占卜。那卦象………”
“记得,记得。本王记得。”
“谢国师为本王劳神。来呀,重赏国师。”
几句话就将盛怒之中的岱王哄得龙颜大悦,巫伯璩也的确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