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9章 一把就打成了历史(1 / 2)

伴随着王议员的话,吴老爷、宋家家主等都是大惊,惊过之后,宋家家主才谨慎的开口,“王议员,京中会有何大事发生?”  其他几十位大人物也都是满脸的求知欲。  这种求知欲,让王议员颇感得意,毕竟到了他这样的层次,在皇城长安,有的是不比他弱,或者比他更强大的大佬,只有回了扬州,他才能享受到这种万众瞩目甚至敬畏崇拜的局面。  微微顿了几个呼吸,王议员才笑道,“提前告诉你们也没什么,毕竟在座的,都是经历过同一大事的朋友。”  像是猜到了弑君、推动亲王争夺大统,然后文武百官和资本新贵才更好能从中为自己谋利,这样的大事,理论上是要保密的。  架不住,他们这票家伙,才联合起来干了一件也相当于造反的大事了,他们各自派遣麾下船只私家兵丁、组成上万海匪杀传旨的太监、杀几十名忠于皇室的皇明司亲卫。  这样的事,捅出去也都是会死光的。  会被朝廷派兵来平叛的。  有了这样的造反友谊,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诸位可还记得大唐悼宗旧事?”  一句大唐悼宗旧事,所有大人物纷纷惊呼起来。  “二百多年前的悼宗?嘶……”  “这可是要捅破天啊。”  …………  二百多年前,谥号为景帝的大唐老皇帝病逝当日,原本被册封为梁亲王的李贞,就召集一支城卫军兵行险招,把即将登上皇位的太子李续斩杀在大明宫。  太子李续已经参政十多年,威望不俗,在朝中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但李贞一战杀兄,更在最短时间内接管了长安八成以上兵马,在众多将军拥护下开始登基。  不归他统御的长安兵马?直接视为叛逆诛杀,心向太子李续的官员文武,一样如此。  做下这样的大事后,长安之外,大唐也多有叛乱发生,都是不服李贞的,结果还是被李贞打的七零八落,生生杀出来一个马上皇帝。  李贞为什么能做到那些?就是他从小酷爱武事,十几岁参军,从一个伍长开始,生生在二十多年军旅生涯中,靠军功杀上了平北大元帅的显赫官位,有那样的履历在,李贞虽然在长安文官系统里,谈威望,给前太子李续提鞋都不配。  但在军事体系里,他就是大唐战神!  二百多年是什么节点?是如今的越国之前,军力强盛屡屡像目前的越国一样侵犯大唐边疆的宁国,国破之时!  虽然宁国彻底破灭,成为历史,是属于被名将张越平定,但张越,本身就出自悼宗李贞麾下,是李贞一手培养起来的名将,在张越灭宁之前。  原本国力还算不错的宁,已经在悼宗李贞二十多年戎马生涯中,给打成死狗了。  等李贞发动政变,杀了哥哥李续后成为新皇,他压根懒得御驾亲征,派了名将张越出征,一把就把宁国打成了历史。  同样的,国内各地不服李贞杀兄夺大统之位的各州府官吏士绅?谁不服,悼宗李贞压根不跟你讲道理,直接派遣麾下各个名将去一一平定。  短短三年不到,大唐就在李贞统治下稳如老狗,万民臣服。  那个时期,资本新贵还远远没有兴起,全天下最主要的还是士绅集团控制一切,可那时期的士绅文武?在李贞在位时,全都像是哈巴狗一样,一点都不敢跳。  那位马上皇帝的威望,绝对是现在的李归、李盛之流,拍马都只能望其项背的。  李贞在位三十二年,前二十多年就是大名鼎鼎,名垂青史的隆庆盛世,那些年士绅文武们,过得才叫一个惨,动不动就是被抄家灭祖,对于那位马上皇帝而言,一次抄家牵连数千人,根本谈不上什么大事,是常规操作。  当然,李贞在位时期,绝对是平民百姓过得最幸福的时期,至今在民间还有无数老百姓念叨着悼宗的好。  那个时期士绅权贵想要欺压百姓,都要时时刻刻担心你敢做,就被悼宗抓起来杀你全家。  但他的谥号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悼,这在谥号里也就比隋炀帝、周幽王之类谥号高那么一丢丢?无非是悼宗晚年稍微浪了一点,大兴土木给自己修建了几座园子,就被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