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鉴赏大比斗(1 / 2)

“接下来,是周良拿出自己准备文物,结果最后揭晓。”主任说到。

“有什么最后揭晓的,我还能说错不成,不过主任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周良自信满满的让身后的人抬上来一个大东西。

周良身后站着的人足足有八九个,才将这个东西推了过来。

“周良学长,你这是瞧不起人吗?你要是拿这个东西,直接拿图片不好吗,居然要人搬过来,你也是费了挺大的劲儿呀。”陈轩说到。

周良身后众人搬来的是一口大鼎,这个大鼎高约一米三,宽约八十厘米,器口长约一米一。

鼎体呈长方形,口沿上有两个竖立的直耳,器腹各面上下均铸一半浮雕状的兽面纹。

两耳外侧对称铸有二虎,虎口大张,入口出饰一人首。

“你这真是废了大劲呀,学长,这个是‘司母戊鼎’,对不对?”

“在鼎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书体雄壮,力道遒劲,对不对。”

“你拿这个出来,一般有点文物常识的人都能分辨出来,你这也太瞧不起我了吧,还费那么大的劲儿。”

周良听陈轩说到这里,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正准备洋洋得意的宣布结果的时候,陈轩又继续说到。

“诶,学长,且慢,我话没说完。”

“虽然这鼎制作精良,气势磅礴,但是,它不是真品,我说的可对。”

“这个鼎面世之时,是倭寇侵犯我华夏之时,为了不让倭寇将这个鼎拿走,当地居民准备肢解带走。”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砸掉一个鼎耳,没办法,当地人将宝鼎又重新埋在了地下,直到很久以后才又重新挖出,放在国家博物馆里。”

“先不说你这个鼎,很明显没有重新将鼎耳铸回的痕迹,就算是真的,你真有那么大能力从国家博物馆把它弄出来?”

陈轩一串话,说的周良哑口无言,这个鼎,正是业内人士仿制的,几乎是一模一样,并且很少有人知道司母戊鼎有一个耳朵是重铸的这件事。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周良费了老大的劲儿把它弄过来,就是希望陈轩可以弄错。

“接下来,陈轩出示展品,上一个结果最后公布。”主任依旧没有当场公布结果。

陈轩从身后拿出一个长盒,从长盒中拿出一幅图,这幅图纵长四十厘米,横长七十厘米。

画面上画着十只品种动态不同的鸟,两只龟,十二只昆虫,它们均匀的分布在绢素上,相互之间没有情节和构思上的内在联系。

“这幅图,名叫《写生珍禽图》,是五代画家黄筌所画。”

“黄筌的花鸟画,多数是宫廷中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他的画法勾勒精致,设色华丽,这种风格,一直影响着以后的华夏花鸟画呢发展。”

“这幅图,是目今存世的唯一可信的黄筌的作品,因为他的构图没有联系,所以怀疑是一副画稿。”

周良依旧是那么的自信,侃侃而谈,让周围的学生都很是羡慕,暗暗称赞他的学识渊博。

陈轩依旧是一副淡定的样子,笑容满面。

“下一件,周良展示。”主任依旧没有公布答案。

接下来,周良展示的也是一副图,这幅图的作者并不是那么的出名,叫做华嵒,是一个清代中期的画家。

这幅图上部画着盛开的桃花和倒垂的柳枝,下部是一个池塘,碎石细草,水波荡漾。

池中还有一只小鸭子,小笔写意,非常生动活泼,十分有趣的是鸭子似乎在绕着垂到水中的柳丝玩耍。

陈轩毫不费劲的就说出了作品的名字《桃潭浴鸭图》。

周良面色有点不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