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文本小组(2 / 5)

这是一个好现象,你就完全可以做我们大家的主心骨呀。”清风师兄说完话,自己先笑了。

邓春说,“徐小姐这一段时间真的是出了不少好主意,王珏事件如果不是他出主意,我还真是没有办法了。”

徐鸽子赶紧转移话题,“清风师兄,听说你的第1部马上就要出版了,是不是给我们签名送一本啊?接下来你要出去是不是也有写作计划了?”

清风师兄轻轻的说,“最近主要是想出去采风,收集一些资料,而且我从图书馆借了很多关于抗战的资料,也去国家图书馆查了一下资料,准备用几个月的时间再写一部有分量的书,现在还正在准备阶段,我也希望这次出去以后能完成它。”

我看着大家互相聊天,这种轻松的氛围,很长时间都没有遇见了,元旦以后大家是初次相聚,没有什么紧急的事儿,所以大家聊的都很轻松。

正在这个时候,杨教授通过微信把文案小组人员的名单发给了我。我看了一下名单,然后就出了屋子,按照名单的顺序打起了电话。

我约的第一个人是新京报记者,卢大川。

电话拨出去以后,很快就有了回音。

电话那头的卢大川说,“江老师吗?我是新京报的记者,我叫卢大川,您什么时有时间?咱们见面聊吧,我过去找您。”

我对着电话说,“我是燕京大学的小江,明天上午我想和您见个面,约个时间和地点,您过来找我吧,因为任务很重,咱们俩得抓紧的谈一谈,分指挥部要求我们去领任务,这两天我们几个人分别的谈一谈,然后再到分指挥部去。”

第2天上午,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一个角落里,迎来了新京报记者卢大川先生。

卢大川是京报集团新京报的深度报道部记者,人到中年,干了半辈子平面媒体记者的卢大川,在新京报,可是一个人物。

卢大川早年是北京日报新闻部的记者,也是定点跑新闻的,人民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北京日报工作,对北京的好几个口都熟悉,笔下的功力也很让人赞叹,在轰轰烈烈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刚刚参加工作的卢大川,深入到基层,起早贪晚,写了几篇特别有分量的新闻报道。

卢大川最出名的一篇报道,是对北京的大粮仓顺利的改革开放,进行全方位的描绘。这也是第一次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规模经营捆绑上市的概念,当时的大环境是在推广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但是卢大川敏感的抓住了农业农村农民的特点,特别是处于北京郊区的这个优势,广大农民创造性的进行土地流转,形成了适度的规模经营,不但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赋予了广大人民,对北京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适度规模经营也引起了各方面高度的注意,一石激起千层浪,适度规模经营的报道,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作为我国古老的农业,经过几十年集体经济的发展,北京郊区的农业发展,当时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农业的效益低,土地又被分成了一家一户经营,对于机械化的生产十分不利,许多人抛下了土地,到城里去打工了,造成了许多良田荒芜,农业的整体的产量和效益下降,但是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又不能把农民生拉硬拽留在土地上,为了推动农业生产,顺义的基层组织,积极的想办法维持农业发展的势头,将那些已经进城打工农民的土地,一些种植大户手里,打工的农民有一份土地流转费的收入,种植大户把土地相对的集中起来,发挥自己种植的特长,充分利于农业集体化的优势,采用适度规模经营的办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既充分保护了农民的自主性,又很好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这种逆势而动的做法,在有些人看来是很忌讳的,最开始都是农民自发的在做,是一些基层组织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的趋势,尊重农民的意愿,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