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熟悉的故事(1 / 2)

关山纪年 风起深秋 195 字 2020-07-03

战国,是华夏历史上继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秋时期旷持久的争霸战争后,神州境内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随着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彻底终结了秋时期,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在战国时期开始之后,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诸侯国,便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而除此之外,那个时代既然名为战国,那自然少不了无数为了自强大而引发的兼并战争。

由于各诸侯国之间实力并不均等,所以在正面战场之外,同时产生了许多政治上的斡旋往来,也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不诞生了廉颇、李牧等饶战场争锋,同时也有着张仪、苏秦等饶纵横捭阖。

而既然提到了战国时期,那自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避过传中的战国四公子。

所谓的战国四公子,便是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申君黄歇、以及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四人。

在战国时代末期,由于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所以各诸侯国贵族,开始竭力的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试图以此扩大自己的势力,凭借这样的方式抵抗秦国的入侵,挽救自己的国家。

而这战国四公子,则正是在那个时期,门下宾客其中最为出名的代表之人。

接下来,觉空所要讲述的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正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魏无忌。

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随着觉空不急不缓的讲述,我们仿佛同他一起回到了战国时期,甚至在闭上双眼后,我们能够同他一起看到当年曾发生过的故事。

……

“贫僧的先祖乃是魏昭王之子,在魏昭王去世之后,由其兄长继承了魏国的王位,而在继承王位的同时,先祖被封到了信陵,因此后世才尊称其为信陵君。”

“当时,被后世称为应侯的范雎,还只不过是魏国的一个门客,因为被怀疑通齐卖魏,所以他被迫从魏国逃亡到了秦国,而在面见秦昭王之后,他不卑不亢的对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最终甚至以此官至宰相。”

“而范雎出于对魏国的怨恨,所以三番五次的怂恿秦昭王攻打魏国,秦昭王本就有争霸下的意图,所以在他的怂恿之下果然选择了出兵,并且几次三番击败了魏国的军队,消息传到国内之后,魏国上下都对此十分忧虑。”

出于对觉空的尊重,所以我们安静的听着他的描述,并没有人随意的出言干扰,不过很明显,众人在听到这里之后,表中隐隐有些有些失望。

原因无他,只因为觉空现在所提到的这些事,其实与历史中的记载没有任何差别,我们实在是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觉空他自然能够看出我们表中的失望,不过他也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忽然加重了语气,将我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他的上。

“诸位施主,截止到现在,贫僧所的事都与史实并无任何区别,不过还请诸位注意,从现在开始,就是这个故事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见到我们再次打起了精神,觉空也没有过多废话,而是对我们继续讲述了起来。

“先祖虽非魏王,但却同样是魏国王室血脉,面对秦国的入侵他自然夜忧虑,生怕有朝一魏国会被秦国吞没成为一片焦土,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神秘的人出现了,正是他改写了故事原本的走向。”

“众所周知,先祖为人仁宽厚,礼贤下士,所以下的士子都争相归附于先祖,最高峰时先祖门下曾号称有三千食客,虽然这三千食客并非人人都有真正的本领,但是其中确有真才实学之辈。”

“而贫僧刚才所提到的神秘人,则正是出自这三千食客中的一员,不过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此人为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