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意难平(1 / 3)

蓝雨儿给的时间不多,说书先生又是个爽快的,隔天就带着故事去找苏明月。

“先生今天还说蓝政的风物?”

被丫鬟扶到窗边的软榻坐下,苏明月难得有兴致开口,身子不便,身份特殊,纵有雅兴不能亲自玩赏,以致于天天听山水游记也会倦。

“夫人可是听腻了?”说书先生灵机一动,借坡下驴,正愁找不到借口换评书内容。

前天挑的东城山水志,共有十八篇,刚说了两篇就临时换了,一旦传出去,他的口碑就得砸了,对蓝雨儿感激归感激,说书先生挺爱惜自己的羽毛。

若无天大的变故,他后半辈子就只有说书了。

“前些天刚得了一新故事,从赵国来的,你看说这个成吗?”说书先生试探问。

第一天被找来,就被叮嘱不许提半句赵国的事,眼下虽蓝雨儿松口了,可苏明月一看就有故事经不起摧残的,说书先生真不敢轻举妄动。

抓心挠肝地想知道圣熙帝的消息,苏明月眉眼低垂迟疑不语,没忘身处蓝政国,怕给杜若楠蓝雨儿添麻烦。

能冒险去赵国接她,已是情深义重。

她不能拿这份情谊开玩笑。

可察颜观色是说书先生的拿手好戏,见苏明月低眉顺眼的,他立刻敲响了惊堂木。

“今说书也不讲虚的,就说我一远亲从赵国带回的奇闻,昔日明君一朝昏了头,万里河山尽付丞相手,添酒回灯笙歌起,不闻夜半白骨哀……”

这一开口,苏明月就听明白了。

说书先生有备而来。

往日被蓝雨儿杜若楠严防死守的,都摊开在眼前,只一句,不堪入目。

“这前半段都听明白了,说的是赵国皇帝荒废朝政,那后半段是何意?听着听着就犯糊涂,怎么一下跳到白骨哀?”苏明月忍不住打断说书先生。

在她心中,圣熙帝一直是英明神武的。

唯独在苏之钰一事上做错了,那也是被小人蒙敝走了歪路,等弄清真相回了头,圣熙帝自会认识到苏之钰的好,再创君臣相和的佳话。

怎么听说书先生的意思,圣熙帝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你别急听我慢慢说,这白骨哀指两件事,一件是前朝赋税,一件与皇帝发妻苏皇后有关。”安抚住苏明月,说书先生快速进入正题。

皇权旁落,苦的只有百姓。

不管掌权的官员是什么样的,结果都一样,今天添一成税,明天多一种税,各种乱七八糟的税榨干了百姓手里所有的粮,百姓吃不饱只能饿死路边,这不稀奇。

“稀奇的是,赵国皇帝明明对苏皇后一往情深,却不让苏皇后死后安生。”瞄着苏明月的脸色,把握着度,说书先生尽量粉饰太平。

可挖棺掘尸终究不容常理。

苏明月这当事人更是惊得久久不能言,示意今天到此为止。

没发现异样,说书先生暗中松口气,也忘了去跟蓝雨儿回话,真怕苏明月有什么意外。

人命关天,他担不起责。

先生一走,屋里顿时没声,苏明月坐在软榻上望着窗外发呆,脑海空空如也,她已没有力气追究圣熙帝怎么变成如今的模样。

及至傍晚,街上往来者三三两两,图热闹的已点亮檐下灯笼,随后戏班来搭台登场,温言软语扣心扉。

机灵的趁机带着果脯点心往听戏的人群里兜售,转一圈背篓子空了,颇受期待的夜市也开场了。

听闻,是苏之钰的提议。

就每晚两个时辰,东城一年的税收翻了两番。

百姓个个夸赞林凡尘是个好官,自发在家里供了林凡尘的长生牌。也是前段时间雨儿说漏嘴,苏明月才知圣熙帝错得有多离谱。

许久不听屋里叫人伺候,嬷嬷不放心。

“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