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新币制 下(2 / 3)

1255再铸鼎 修改两次 4165 字 2021-06-29

嘉谊把银币放回去,又夹出那枚壹元铜币,继续说道“这些铜代币,由央行‘联储局’发行,既然是‘发行’,便有了一定的信用成分。当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联储局并不会超发铜币,发行量会与0,也就是银币存量严格对应,保证随时敞开兑换。但是,即使不主动超发,市场上也总是会存在着对于铜质辅币的需求的,许多人拿到铜币之后,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去换成银币,毕竟小额交易才是主流,价值一贯的大额银币是不怎么易用的。这就导致了,有相当数量的躺在联储局金库中的银币和与之对应铜币同时存在,这在事实上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这个数量便可称之为‘1’。”

季国风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又举一反三道“那么,纸币……储蓄券的发行量便是2了?”

孔嘉谊点头回应道“对的。1肯定大于0,但是不会超出太多,而这两个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有限的,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时便需要2的介入了。信用扩张的道理我不用再给你讲了,总之,商业银行在取得银币或铜币形式的存款之后,便可将这些金属货币存入联储局,换取发行更多储蓄券的资格,通过发放贷款向市场上投放更多的纸质等效货币,这便是2了。当然,商业银行发行的储蓄券不等于白捡的,他们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旦出现了大面积的坏账,那么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由此也可看出,2在释放了大量流动性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引入了一定的风险。甚至可以说,自此之后,金融危机就已经上路了,只是什么时候到达的问题了。但是相比于2对整个经济体系做出的推动作用,这个代价还是可以承受的。”

季国风长长出了一口气,感叹道“还真是了不起。老孔,能想出这么个方案,也是辛苦你了。”

孔嘉谊得意地露出了笑容,但很快谦虚地说道“哪里哪里,我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且还是和社里一干同事共同构想出来的。这个过程里,老季你也功不可没啊。”

季国风哈哈一笑,说道“那么,体系已经搭好,现在就差基础的0了,该是时候引入白银了。只是……”他这时迟疑了一下,“根据你这个体系,我怎么觉得白银并不是必须的?我们完全可以从铜代币开始作为0嘛,只要控制好发行量,用税收作为信用基础,并且时刻关注市场情况,那么完全可以从头建立一种不需要贵金属的纯粹信用货币体系啊!非得用白银的话,我只能想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也就是一开始让银币参与进来,帮助建立信用、稳定币值,等到体系成熟后完全可以将银币剥离,让代币独自支撑这个体系了。”

孔嘉谊竖起了大拇指,佩服地说道“果然是季国风,一下子就看出了这条路子。没错,确实有这么个可行性,甚至周弘文还提出一个类似的方案,说是要分三步走第一阶段投放银币建立信用,第二阶段抬高代币地位,第三阶段将代币与银币脱钩,以指定代币为纳税和购买商社特产的唯一货币为手段确立它的信用。”

季国风点头道“很有道理啊,为什么不用呢?其实说实话,真这么搞的话,币值与税收挂钩了,我觉得比靠天生产的银币还更容易稳定些。”

孔嘉谊哈哈一笑,说道“确实很有道理!但是……咦,我之前说没说过来着?算了,不管了,你就当第一次听吧。总之,建立一个货币体系,其实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在我们有后世各种‘先进’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想要玩弄这个时代的人简直是再简单不过了。

但是,同样是根据后世的经验,建立货币体系简单,维持住它却不容易。即使你非常清楚、明白、确切地知道滥发货币的危害,但是当你真的有权力滥发的时候,你就真的能忍住吗?所以,货币系统的关键,并不是如何扩大货币的发行量,而是如何有效地限制住它啊!因此,我们才更需要坚持以银为锚,因为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