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安置难民,购买物资(1 / 2)

李思齐等难民们都登记的差不多了,开始给那些难民安排住的地方,这么多人千户所内的空房子肯定住不下,只能先让他们挖些地窝子,暂时居住。

地窝子的建设非常简单,从平地向下挖一个深25米、长6米~8米、宽3米~4米的土坑,上面用粗树干做檩条,用细树干做椽子,铺上树条或苇把,撒上一层麦草,盖上一层碎土,然后糊上一层厚厚的草泥,正中间留一个天窗,地窝子便成了。

地窝子虽然简便,但问题也不少,到了夏季,一遇到雨水就会被倒灌,草木发芽的季节,床头土地上有时还会长出几根芦苇呢。

因此,地窝子通常只有在河北、甘肃这样的干旱地区才能作为一种长期居住设施;在东北这样雨水充沛的环境之下只能作为冬天临时御寒地点。等耕种结束之后,难民们要自己建地上的房子,地窝子就直接改成地窖。

刘兴祚带着家丁们指挥那些新居民在搭建地窝子,每户分三十亩荒地,新居民搭建地窝子时要排列有序,入住之前还要统一洗澡剃发,所有男人都只留一寸长的短发,尽量减少虱子。

到了晚上,一个个地窝子己经具备雏形,一堆堆的柴火燃起来,加上小孩的玩闹笑声,给千户所增添了许多生气。

夜晚,李思齐招集了刘兴祚、恩索、副千户和两队难民的代表共同商议事务。

李思齐决定明日去辽阳城一趟,向李如柳要走私战马的分红,顺便买一些农具与耕牛等物。

刘兴祚能算会写,让他去广宁城买米面与耕牛农具是最适合不过。

李思齐打算把剩下了两千两银子都给刘兴祚,让他去买五百石米,一百头耕牛,此外犁具与各色农具一样要买,需要的都买,看他们视情况追加银钱。

不过李思齐估计这两千两银子购买这些物质还是紧张,眼下刚刚秋收,粮食价格虽比上两个月有所下降,不过仍是昂贵。

难民代表也提出了一些请求,主要还是农具和耕牛这些生产资料不足。

李思齐身上只有两千多两银子,一下子就全拿出去,心下感慨真是花钱如流水。

而且这些花费还是远远不足,现在还只是第一批难民,之后可能还会有一两千户来投奔,到时买来的五百石米,想必也支持不了多久。

李思齐本来只计划招一千户人,谁知道这辽东的难民数量超乎想象,而且那些来投奔的人就如外面的难民一样,大多是没什么存余口粮。

接下来的开荒重活,那各人吃食就多了,一户人家一年要吃掉七石粮食,各人每隔几天还要吃些油荤,否则便容易呕血。

李思齐在心里还是快盘算着未来如何再搞一些钱财,虽然糖业可能会让自己大赚一笔,但是甜菜种植、收获、制糖、买卖都需要大把时间。

自己父亲应该可以支援自己两万两的样子,但是基本上都要花在难民的身上了。

刘兴祚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李思齐如此信任他,两千两银子眉头不皱就交给他,让他很是感动。

第二天一早,李思齐就带着家丁们,骑马往辽阳城赶去,刘兴祚则带着难民中的健壮汉子去广宁买物资。。

两人策马一路向南,在辽阳城外道别。

比起开原,辽阳城确实热闹了许多,李思齐在小巷内七拐八拐,一会儿就找到了自己的家。

李如柳依旧在书房核对账册,看到李思齐回来了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回来啦。”

“父亲,我外出了将近半年,你都不想一想我的嘛。”

“想你干甚,思贤不乖了还是银子不好看了?而且你回来连礼物都不带。”

李思齐嘴角一抽,大咧咧的坐到了书桌旁的椅子上。

“爹,你看那啥走私战马的事情我也是出了大力气的,你看是不是该意思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