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官道上的重甲骑兵们,轻吸口气,俱都神态带上恐惧之色。
特别是第二辆马车中端坐的一个灰衣老者,更是惊骇到面色苍白,心中暗想
‘这这二人定然是知命境界的修行者!’
与其他骑兵们不同,灰衣老者本身就是一个洞玄境界的高手。
对于刚刚玄服老者与李葵花的对击,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希望这血发人不是冲着我等来的,否则老夫即便拼死,也要护卫住四公主——”
灰衣老者念头至此,脸上充满了决然。
同时又想起了什么,看向替他驾车的年轻少年,轻声道
“宁缺,等下若是有变故,不要迟疑,你当立即逃命要紧。”
驾车的少年,约莫十五六岁,一头黑发微卷,使之看起来充满了几分不羁气质。
他身穿大唐国边军制式的服饰,上面还沾满了点点泛黄的血迹。
显然在数日前经历过一次厮杀!
这少年也昂着头颅,将目光投向空中凌空而立的李葵花,眸中闪烁不定。
并不像骑兵们那种畏惧!
反而似是一种狂热的渴望!
那是对实力的渴望与向往!
而当驾车的少年听到老者的话语,收回看向空中李葵花的目光,舔了舔嘴唇回道
“是,吕老。”
不过。
灰衣老者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因为李葵花在斩杀了玄服老者后,只停留了几息,然后淡淡的看了他们一眼,便飞身离去。
“呼——”
下方官道上的骑兵们,看见李葵花离去,顿时松了一口气。
“殿下,刚刚那血发修行者似乎不是冲着我们来的。”
披甲系着红色大氅的青年将领驱马来到第一辆马车前,出声道。
第一辆马车中,端坐着两个女子,俱都身穿婢女服饰。
其中一个身材干瘦黝黑,背着一把大黑伞。
另一个则相反,皮肤白皙,即使身穿婢女服饰,也掩饰不她身上流露出的雍容气质。
此刻,雍容气质女子抱着一个草原蛮族孩童,眉头微蹙,显然实在思考什么事情。
当听到马车外青年将领的话语,她用平淡声音道
“本宫知道了,那便接着出发吧。”
说完后,便又接着陷入沉思。
片刻后,她脑海中闪过一抹灵光,似乎抓住了什么
‘李珲烈,殿下,这些称呼刚刚那个血发修行者,难道是我小时候只有数面之缘现身处冷宫的二哥手下之人’
‘不,不可能,那个二哥既无大家族背景,在我北上草原时,也无听闻其什么消息——’
‘莫非,在我离开大唐这一载之间,皇宫有什么变故?’
雍容女子越想,只觉得有更多疑惑冒了出来,使得她眉头紧蹙。
而另一边。
第二辆马车上。
那个名叫宁缺的少年,对马车中的灰衣老者恭敬问道
“吕老,刚刚那血发人,应该就是您所说的知命境界的大修行者吧。”
“唔——”
被少年称作吕老的灰衣老者在李葵花离去后,面色已恢复正常,沉吟一声,点头道
“应当是。”
“真是强大啊。”
宁缺感叹一声,拳头攥紧,眼眸闪动,仿佛有莫名的火焰升起。
一日后。
大唐官道某处。
两对人马相向而遇。
其中一队,正是昨日李葵花斩杀玄服老者在某处官道上偶遇一行人。
而还有一队,则是前往山阴郡就藩的敖烈等数十众。
两对人马中大多数人皆骑着高头大马,急促的马蹄声响彻在官道上。
坐在马车中的敖烈听到到外界动静,元神之力散发出扫过,睁开双眼,突然嘴角挂起一丝笑容
“竟然在此遇到了宁缺作为向导护送李渔回京。
还有昊天的人间化身桑桑”
想到这,敖烈眼睛微眯
“呵呵,倒是莫名的巧啊——”
原来。
通过元神之力扫查,敖烈已察觉到与自己快要相遇的一行人的身份。
正是宁缺作为向导,送大唐四公主李渔回京的一众。
也就是将夜原著开篇的剧情。
宁缺自是不必多说,乃是此书主角。
与那些穿越异界,就明确标配金手指拥有崛起资本的主角不同。
宁缺不仅出身低微,只是一个大唐将军府下人之子。
而且还没享受到童年,其父母也被波及到一个惊天惨案而遭屠杀。
可谓身世凄惨。
这个凄惨身世也成了一个原著中第一个大主线。
前期的剧情就是,逃过屠杀的宁缺远赴边境加入大唐边军,路途中遇到来人间寻找夫子的昊天人间化身桑桑。
二人相依为命,直到宁缺积累军功足够准备进入人间最强者夫子所创立的书院修行。
在前往大唐书院之时,正好遇到北嫁草原,在金庭王帐单于死后,带着单于继承人小蛮准备逃亡回归大唐的李渔。
而李渔,正是敖烈原身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就是大唐长公主。
与原身被圈养冷宫的废物皇子不同。
李渔虽是女子,且年岁不大,但贤名已是传遍大唐,非常受唐人敬重。
之所以如此,皆都是她在一年前所做之事。
一载前,草原最强大的蛮族黄金王帐单于生有异心,开始侵略大唐。
同适时,大唐钦天监突然批语夜幕遮星,国将不宁。
有人指出,长公主李渔会祸乱大唐。
李渔得知此事后,主动请求唐皇嫁给单于和亲,以促和平。
李渔的做法,当时可谓震惊了大唐。
朝堂的诸多清流大臣们反对的奏折,更是如雪花般飞入皇宫。
因为,作为名义上的第一帝国,大唐几乎没有公主级的出嫁与他国和亲。
更何况还是远嫁一直被视作蛮夷的草原蛮人。
一旦李渔出嫁了,就相当于大唐帝国历史上的耻辱。
但最后,在李渔的坚定请求下以及其他众多因素推动下,性格仁厚温和的唐皇最终还是同意了李渔北嫁草原。
而仅在李渔出嫁半年,那位草原野心勃勃的汗王就如变成一头温顺的雄狮。
不在厉兵秣马挑起与大唐的战事,由此给大唐边境带了和平。
这让大唐百姓们看到了李渔的手段,同时认为她是为大唐免受战乱而牺牲自己,由此对她非常的敬佩。
不过,通读过原著的敖烈。
却是非常明白,李渔看似大公无私的行为下,却是有着自己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