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清理一波陈成的杂兵(1 / 1)

要说七少几个,毕竟都是初学者,邯郸学步的阶段。

所以像“独木成林”“枝繁叶茂”这种现成的词,小六捡来就用,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让陈成有些称许的就是,他尾联对仗的这两句,“长髯飘动迎双客,华盖开张待七雄”算得上是颇为工整了,想来也有这几日跟着自己历经大小数十战后的加成作用。

尤其是这句“待七雄”,令人一下就想到“战国七雄”的辉煌历史。

也是在暗指“七少”乃是七个“英雄出少年”,能自吹自擂,脸不红心不跳,不失为一种本事。

只是有一个问题

与“七雄”相对的“双客”,看起来有些意义不明啊?

什么意思?

两个客人?

黄金双镖客?

天南地北双飞客?

要是名人作品,陈成肯定会揣摩一下,但既然是小朋友,没必要过分解读,那陈成就直接问了。

“双客?很简单啊。”小六作为原作者一本正经地解释道“两拨来客嘛!”

“哪两拨?”陈成又问。

“你——是一拨,”小六指了指自己几个“我们兄弟几个,是一拨。”

陈成“……”

靠……

我这个旅行团团长就这样被开除了么……

说好的我们是一个集体呢?

小六看了看陈成,又看了看对面仍在提着笔杆思索的丁干,用对方听不到的声音道“其实……我这个是瞎写的。”

“……”陈成“瞎写?”

“是这样嘛,”小六有些难为情“我想好的要写‘华盖开张待七雄’,可不是不知道那什么和‘七雄’对仗嘛……”

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技术”问题。

那就是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既然用了“七”是仄声的数字(七是入声),那么上句自然要用一个平声的数字来对。

问题是,数字里平声字真不够用。

一,六,七,八,十,入声为仄;

二,四去声为仄;

五,九,上声为仄;

作为平声的也就“三”这一个数字》(因为它如此稀缺,所以“三”必须要和各种数字对仗,以至于“三”既可以指代很多,也可以指代“很少”,这还不是被逼的嘛。)

投机取巧一点,可以用“双”来代替“二”字,这算平声。

就这“二、三”两个数字能用,我有什么办法呢?

“你稍微改改嘛!”陈成道。

小六不大明白,皱眉道“你是说,不说‘长髯飘动迎双客’,改说‘长髯飘动迎三客’?”

“噗!”陈成狂汗了一下“千万别!”

一说“三客”,就让陈成想到“三恪”(三个前朝君主后裔),为这个自己差点在李隆基御前掉脑袋……

“‘长髯飘动迎千客’不也行嘛!”陈成指点他道。

算上“百千万”的话,“千”也是平声。

“咦,好像是可以哦!”小六琢磨了一下“而且‘千客’对‘七雄’的话,一下子就把气势烘托出来了呢!梦见哥,我真是不服你不行,有‘点石成金’的妙笔,我写好前应该给你看看的。”

陈成翻了翻白眼,心想你这“诗”根本算不上“石”,也就一堆“土”吧。

“我说你记着就行,当对方的面,诗就别改了,你还照着你那两拨客人的说辞。”陈成道。

陈成当然不会觉得,小六这种水平能和对方比较,主要还是起一个“投石问路”的作用。

更何况,这四句诗,几乎没用十分钟就写好了,要求不严苛的话,也可说是“少年急才”。

总体而言,陈总编愿意给小六一个“诗之力三段”的评价。

现在就要看丁干的诗是怎样的成色——

可偏偏,丁干的诗迟迟没有出来,让看官们有些急躁。

未免太慢了吧?难道是在憋大招?

陈成几个人都有些不耐烦了,可丁干还是不紧不慢的。

陈成没把小六的“雄诗”当回事,可他的那帮哥们就不一样了,各种溢美之词脱口而出

“小六这首诗真是不同凡响,一鸣惊人啊!”

“文笔精妙,情怀浓郁!凝练入味,余味绵长!”

“极出榕树之特点,见诗韵绵厚!”

“才情满腹,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气冲天!”

“郭敬我看了六弟的诗,情不自禁和诗一首

根乱枝繁稠欲绿,四时最是叶葱葱。

重风避热遮过客,烈日还凉暂歇雄!”

看他们如此无耻地吹捧自家兄弟,陈成越发好笑,就好像回到了那天和七少第一次对阵的时候。

小朋友跟自己小伙伴在一起,的确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让你充满动力!

可陈成也知道这几个小子说得如此浮夸的原因,就是为了干扰对面丁干的创作,分散他的心思。

诗写得不咋样,盘外招倒是一套一套的。

尤其是郭小四,你那叫“和诗”吗?写得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

这样想着,丁干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首诗。

七少也一瞬间收起了他们的商业互吹,呜呜渣渣一结束,整个世界都清净了不少。

丁干便将诗作展现给众人看。

“是神还是渣,现在就能揭晓了!”陈成暗想着。

见丁干的诗作是

拔地擎天稠且绿,安贫乐瘠野贤风。

静观百载悠悠事,挥送斜阳落幕中。

呃……

陈成陷入了思索。

怎么说呢?

大失所望!

高,肯定是要比小六高那么一点点。

尤其是大榕树经历了百年来的沧桑事实,由隋入唐的历史变迁,斜阳下的剪影,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

可以说这算是“标准诗士一段”级别的诗作。

可是你磨蹭了这么半天,就捣鼓出这样一首作品来,是不是有些对不起观众的期待啊?

陈成再次怀疑起“大榕树下百场不败”的真实性来。

来挑战你们的人,总不会都是诗之力二三段的水准,一个诗士以上的人都没有吧?

古怪,古怪……

难不成是丁干觉得小六的水平太低了,随便胡诌一首来敷衍他。

也不该啊,他毕竟还写了那么长的时间……

那边七少几个还在争论丁干的诗与小六的诗谁高谁低呢,情绪还蛮激动,因为小六也觉得,丁干的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妙,与自己的诗差不多,自然不肯轻易认输了。

七少强词夺理,丁干只觉得不值一哂,倒是让丁干的小弟们很不满意,一群人也帮着说话,两帮人吵得很热闹。

最后还是陈成站出来,论定小六输了,这小子才心不甘情不愿,解下自己的腰带,没有好脸色道“给你们!”被对方笑纳,在大榕树上挂起了新的一条战利品。

“接下来——”丁干对于自己没有让七少读完大作“纳头便拜”,有些不高兴,他不知道因为七少这几天看惯了陈成在这一级别上的较量,口味已经刁了。

正要拉陈成进入战局呢,这边孙沐又站了出来,指着自己腰间道“我也要挑战你!”

“你也要?”丁干皱起了眉头“这……不太好吧?”

看向陈成,眼中分明在责问是你的意思?要用车轮战消耗我?

陈成耸耸肩,双手一摊,表示不知情。

“我原来是不打算挑战贤兄的,”孙沐道“只是看了兄台的大作,觉得我与君也有一战之力。”

丁干一听,才明白这些小孩没把自己的诗作放在眼里,不觉又羞又怒,冷笑道“大言不惭!好!我便给你一个机会!你说——想比什么?”

心说给你们面子竟然当我软弱好欺!是你们逼我出手的,到时候可怪不得我!

“我们刚刚从船上来的时候,看到那边的山上,像是悬崖崩了一角……”孙沐边比划边说着,没两句丁干便知道他在说什么“那是‘挂月高峰’。”

“嗯。是有些像。”孙沐点点头“我就想跟你比写这个。”

孙沐说的时候,陈成也知道他指得是哪里——

其实,在后世那叫“月亮山”,行舟时遥遥可见,山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拱,两面贯通,一个半圆形的大洞。

当初随导游小姐姐来时,对方介绍说此山“远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挂”。

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在船上欣赏此山,那个石拱的形状会从弯弯的上弦月,逐渐变成半月、圆月,继而又变成下弦月,颇有些奇妙。

尽管对方这么说,但爱唱反调的陈成却说“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个洞,像什么还不是你们说了算。

不过这洞里面还真的有点好玩——洞大得离奇,高宽各有50米,而山壁却只有几米厚,平整似墙,洞的顶部却挂满了钟乳石,形状各异,还是值得一看的。

这两人约定好了比作“月亮山”的诗,也没有磨叽,很快摆开阵势,挥笔泼墨,这次都是没有用多长的时间就各自写好了。

孙沐写的是

千古神工奇月亮,缺圆交替步移间。

雨晴昼夜天空挂,岂有吴刚洞中烦?

诗其实也只是在他那区区诗之力一二段的水准,可是这一次哪怕是陈成都要称赞这小子的才思了!

《山海经·海内经》云

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

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这和希腊神话中某些桥段也很像)

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孙沐这写的有意思的地方是,假如这里真的是月亮在人间的投影,里面也有吴刚——

那么无论刮风下雨,阴晴圆缺,天上的月亮会变,这边的“月亮”可不会!

吴刚天天都要伐树,岂不是要烦死、累死了?

这句有些天真的话语,看起来有些像陈成平日里很惯常使用的“无理之妙”,也就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那种。

看起来孙沐这些日子意志消沉,无精打采,原来他还是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心中,暗暗效仿!

其他兄弟几个只是在模仿陈成的形式,这小子有点要往陈成的“精髓”上仿效了!

值得一夸!

只不过这效仿的水平还有些差强人意,略微有些生硬。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

这月亮山洞中还真有两块钟乳石很像月宫里的吴刚和玉兔。在晴天的时候,游人可以透过月洞看到蓝天白云,好比一面挂在山颠上的圆镜。由于月洞的北侧有一座圆形的小山,所以游人走山南的赏月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月洞,可以看到圆月、半月和眉月的不同景象。而这位“吴刚”,还真的无论刮风下雨,阴晴圆缺,都要砍树……

这时候,丁干的诗也作好了。

经过了上一首的露面,陈成已经不大相信丁干是一个隐藏实力的“绝世高手”了,实力应该和自己起初评估的差不多。

第二首应该也不会给太多惊喜吧?

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他写的是

上有秦时月,云间冷若铁。

崇山远亘边云外,月华掩映空明灭!

凝睇客魂牵,忽伫青山巅!

森耸入寥廓,委蛇势与山相搏!

这第一句就把陈成看镇住了!

上来就说这月亮山就是“秦时明月”幻化而成,一下就有穿越时空的沧桑感!

崇山云外的大视野,穿越洞口明灭的光线,也让诗句颇有些惊心动魄!

参差不齐的句式,更有李太白式的杂言诗汪洋恣肆、奔放流畅之感!

这诗句,如何能用“诗士”“诗师”来评价!

难道,这才是丁干的真正诗力?

“去,收下他的腰带!”丁干指挥着小弟,一副不容置喙,胜利已经被他掌握在手中的模样——

事实上,孙沐还真的不敢有什么意见,乖乖地就交出了自己的腰带。

“现在,轮到咱俩了吧?”丁干的脸上,似笑非笑,仿佛在说非要我展现真正的能力,把你们都镇住,你们才服气是吧?

陈成正了正形色,拱拱手“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