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巧则巧矣,犹可精善(3 / 4)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4559 字 2021-05-13

上航行,但不适合于江河,因为江河有些地方水浅,若使用尖底船,必然导致搁浅。

田峻釆纳了周泰的建议,并将造船和组建水师之事全部交给周泰,而技术方面,则以马均为首,左伯为副。

……

时间又过了两个多月,这一天,当田峻正在视察垦荒的屯垦区时,岳父蔡邕带着三个儒生打扮的人来到了屯垦区。

见到田峻之后,蔡邕对田峻道“贤婿啊,老夫今日此来,是特意为贤婿介绍三位好友的。”

说罢,蔡邕指着年龄稍长的儒生道“这位是管宁字幼安,乃春秋时名相管仲后人。”

接着,蔡邕又指着另外两位儒生道“这两位分别是陃原字根矩和王烈字彦方,三人都乃当世大儒,如今游学到辽东,闻贤婿在辽东善待百姓之举,特来拜会贤婿。”

管宁,陃原,王烈,这可是汉末非常有名的教育家啊!

在原本的历史上,三人也是避祸辽东,在辽东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公孙度及曹魏朝廷多次召辟都不肯为官。

听得蔡邕介绍,田峻赶快执弟子礼下拜道“久闻三位长者大名,恨不能一见啊。三位能来相见,峻深感荣幸,还请三位长者不吝赐教。”

管宁笑了笑,也向田峻施了一礼道“吾等随流民来辽东,至今已三月有余矣,田太守在辽东收流民,施善政,可圈可点,虽古之大贤,也不过如此。我等深感佩服。”

田峻道“辽东地处塞外,群胡环伺,战事频发,今虽有些许惠民之政,但尽皆草创,难免粗陋。三位当世大贤联袂而来,必有教我。”

管宁与陃原等人相视一笑道“果如蔡兄所言,田太守不耻下问,礼贤下士,让人佩服。”

说罢,管宁又转向田峻道“纵观太守所为,外拒胡人,内平黄巾,短短几年时间,竟使得边塞荒蛮之地,地方安定,百姓乐业,轻徭薄赋,吏治清明,人间乐土,不过如此。田太守之文治武功,当为今世之一绝。然,田太守可知,辽东之政,尚有一处较大欠缺?”

教育?当然是教育。

大教育家的提议,能不是教育么?而且,对辽东来说,这也确实是一块短板。

田峻知道管宁想说什么,不过田峻没有事先说破,而是依旧装成一副很谦逊的样子道“峻有请长者教导。”

管宁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田太守之文治武功虽好,然,老夫认为,不论文治还是武功,皆非富国强民的根本。

今有能吏,故能使得“吏治清明”,但谁能保证能吏之后还是能吏,谁能保证能吏之后不会出现庸吏和恶吏?

今有勇将,故能得以“外拒胡人保境安民”,但谁能保证勇将常有常在?

今有巧匠,故能得以“工技艺、精器械”,但谁能保证技艺得以传承精进?

所以,文治武功并非民族强盛的根本,民族强盛的根本唯教化也。而今辽东所缺者,正是这最重要的教化也。”

田峻闻言,肃然起敬道“先生之言,振聋发聩。晚辈受教了。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林,唯有教育才能兴国,唯有教育才能定邦。诚不我欺也。”

管宁等人不知这“古人云”是哪个古人说的,不过,古人那么多,谁又能知道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呢?

但管宁等人知道,田峻口中这位“古人”说的话却是至理!

于是,三人一齐向田峻行礼道“田太守英明!辽东有田太守,乃万民之福也,请受我等一拜!”

田峻连忙上前扶起道“达者为师,身正为范,三位长者乃海内大儒,学贯古今,德高望重,乃师者楷模也。我今欲在辽东大力推行教化之事,不知三位可愿助我?”

“与田太守共襄盛举,固所愿也!”三人齐声答道。

田峻见三人颇有兴致,便接着说道“我欲在辽东办一书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