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有些人,你是和她掰扯不明白的(1 / 2)

在贾琏这得了准信,贾敬就离了贾琏家,回了宁府去。然后一刻都不耽误的就去了荣国府。

对于能死贾宝玉这事,贾敬是没什么心理负担的,毕竟也不是贾敬的儿子,弄死了也不算绝了贾政的后,贾政还有大儿子给留下的嫡孙在,还有庶子在。

但贾宝玉终归是贾政的嫡子,再加上贾琏的话也让贾敬犯嘀咕。

是啊,老主子到底流落在外的是个男娃,还是女娃。这孩子多大,怎么流落出来的,谁给救出来的都不知道啊。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这贾宝玉,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亲生的,我们这些亲戚不清楚,贾政这个当老子的还不清楚吗?

到了荣国府,贾政也在家,贾敬也没遮遮掩掩的,斌退左右就要和贾政挑明了来意,可是话还没说出口。就有小厮进来通报,说贾母有请。

终究是贾敬的长辈,贾敬只好随着贾政一同去见贾母。

贾母最近日子过的挺滋润的。

这大观园就要建好了,家里碍眼的人都走了。想着贾琏当初在自己面前不可一世的样子,心里就好笑。

一副对贵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这一建大观园,不也怕了吗?跑了出去吗?

贾琏这上不得台面的,官做的不大,脾气倒是不小。可脾气再大有什么用,遇到了贵人,不还是该躲躲,该怕怕吗?

一想到这,贾母就精神抖擞,老封君的架势十足。感念着自己的英明神武。

要不是自己当初狠着心,把孙女送进宫里当女官,要不是自己细心,发现了宁府的孙媳妇不对。让孙女告了密,立了功。

哪有贾家如今的风光日子啊!

贾家的男人真的是啥也不是,一个个当了一个小官就不知道轻重了,要不是我一个老婆子撑着,早就家破人亡了。

这面贾母真自鸣得意着,那面贾政就陪着贾敬到了。

见到贾敬,贾母颇为热情,就是这态度吗,满满的高人一等的感觉。

与贾敬互相打过招呼后,开口就道“敬大侄儿,听说你如今下了山了,也当了官。虽说官职不大,就是个六品也官,但你毕竟进士出身,不要着急。

这上有宫里娘娘帮衬,下有你政兄弟和你相互扶持。

将来封侯拜相的,也算对的起祖宗,对的起咱们这国公府了。”

听贾母说话,贾敬脑袋嗡嗡的,心中感叹道,这有些人让人瞧不上,真的不怪别人。啥也不懂就敢瞎逼逼。

好歹也是个国公夫人,对官场的认知居然是谁品级高,谁权利就大。

好想扯着贾母的耳朵告诉他,老子是个六品的正一,但是老子是一司主官,堂官。管着天下所有的道士。

你儿子一个从五品工部员外郎还是靠吃贾琏功劳生上来了,之前一个六品主事,都他妈干20年了。工部尚书都死好几个了,都没挪屁股。

我和他扶持什么。谁他妈能扶的动他啊。

还有,你孙女是个贵人,还是个不得宠的贵人,还是个看贾琏面子没弄死的不得宠的贵人,不是皇后,她不指望我帮她就不错了,她帮不上我。

小朝会上有个落脚地的人家,谁家里在皇宫没有个贵人答应啊。

拿东西不值钱。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现在贾琏愿意脱离圣上,投靠太上皇,别说你孙女了,把你送到宫里给太上皇当贵人,太上皇都答应的。

一句话吧贾敬气得不轻,着实体会了一下这贾母脑子的不靠谱,也就不愿意顾忌这亲戚的情面,和贾母虚与委蛇了。

也没接贾母的话,板着个脸开口道“婶娘,我今个来是有正事。我也就不废话了。

第一,家里自祖上在金陵老家置办下祭田,族田后,咱们这坐小辈的,是一辈不如一辈。这祭田,族田,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