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调查小组(1 / 2)

人类对于新材料的美好预期没有达成,现在晶体的原材料也丢失了。

何勇做为伞状膜的总设计师,在伞状膜出现异常,以及异常后的慌张表现,让他成为破坏人类进步的嫌疑人。

他被临时关押了。

至于对他的后续的处理,需要等待,通过将所有数据的再验证来确定情节的轻重。

肖军做为何勇的引荐人,虽然在出现异常情况后,进行紧急方案,但是最终结果却是让原材料飞离木星。

肖军对于丢失原材料负有间接责任,天选计划暂时取消了肖军的常委资格。

同时暂时取消他参与事件的后续调查资格,一切的处理结果,也要等待全部数据的验证。

对于丢失晶体原材料的整个事件,天选计划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

何勇成为主要被调查对象。

而肖军也成为第二调查对象。

为了避嫌起见,林觉远、林珊、官天、奚希都没有能够进入调查小组。

他们只能做为专家意见组成员,给出专家意见,而无法做为做为最终结果评判者。

当然,考虑肖军一直以来的贡献,肖军只是暂时被取消天选计划常委资格,无法接触最近的核心信息。

调查小组的成员由其他天选计划的骨干组成,肖军相信他们的专业和公正,也接受了暂时了安排。

何勇做为一个向来和权威抗衡的技术极客,带着一直以来的学霸傲慢,极不配合调查工作的深入。

他自信的声称,自己的设计完美无缺。

而且自信的大声嚷嚷,如果不是依靠他的技术,人类连伞状膜都设计不出来,更不要说开启后面的投料工程。

但是为何出现后来的突发状况,何勇自己也说不清楚。

何勇坚持自己的设计是被未知力量破坏的,他要求调查小组还自己的清白。

天选计划似乎一下子陷入了有史以来的低谷。

骨干被调查,被避嫌,人们心里都憋着一团火。

的确,神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人。

调查小组暂时没有急着下定论,他们只能从数据出发,从数据中找到出现事故的蛛丝马迹。

回顾突发状况的起源,状况问题是出在带动伞状膜的火箭点火之后,调查的重点正式开始围绕伞状膜开展。

对于伞状膜的设计原理进行充分再论证。

伞状膜这个设想的提出首先是肖军。

调查小组通过对晶体生产小组的全面调查,肖军虽然是这个设想的第一个提出者,但是并没有进行全面细节的设计。

最原始的设计,也是投料组的众多膜领域顶级专家,进行的设计实验,正是因为无法达成功能需求,肖军才去找何勇来帮忙攻克技术难题。

何勇参加了项目之后,通过多次的改进实验,终于将膜进行定型。

伞状膜的定型实验,各项数据是附合预设结果的。

通过实验用的伞状膜,向太阳投掷的月球岩石从开始启动、再到后面的加速都满足设计要求。

正是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才开启正式的晶体投掷伞状膜生产,伞状膜的设计原理被验证为符合要求。

对于伞状膜的生产进行全面检查。

这里重点检查了两项内容。

一是伞状膜本身的生产。

二是伞状膜动力火箭的生产。

伞状膜生产的工厂,进行了全面生产数据留存,方便了调查组抽取所有的生产数据。

数据记录显示,投掷晶体的伞状膜和最终实验定型的数据完全吻合,不存在任何差异。

而对于伞状膜动力火箭的生产,因为设计航空航天,所有的用材进行了全面的登记,细节包括了火箭上的每一颗螺丝钉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