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张角来历(1 / 2)

针对这种局面,刘安果断地采取了应对措施,拿出一部分遗留下的积蓄,购置粮食打发走了这群红眼的流民。

尽管这些饥饿的流民也想要进入刘家庄生活,不过却还是被刘安狠心给打发走了。

匡扶汉室,仅靠钱粮可不够,就是刘安倾家荡产也不见得能对朝廷有所帮助。

这些终究只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罢了,于是刘安只好狠下心来,不在接济这些流民,回到家里再次闲置了下来。

虽然期间并没有好友来找他寒暄,不过收到的书信却是不少。

有的是为官期间对某位壮士有过知遇之恩,有的是一些私塾先生,更有的是一些谋士听说他是汉室后裔便想来他这里做门客。

对于这些,刘安也只是苦笑一番,看来对我大汉忠心之人也不在少数,只是朝廷衰败已久,要想匡扶汉室还得靠这些忠君之人。

可惜刘安如今已经五十有六,已然接近花甲之年,要想同这些忠君之人一同匡扶汉室,倒有些力不从心。

不过刘安还是一一回信,并且收好这些信件,同时把重心也放在了培养孩子的身上。

大娃是刘不文,二娃是刘不武,三娃是刘秀儿。

可惜三娃母亲走的早,刚生下三娃就撒手人寰了,不过好在大娃,二娃倒是出息许多。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刘安取名字有问题,还是大娃、二娃的天性就是如此。

大娃名叫刘不文,还真的就不喜欢读书,平日里也只喜欢耍枪弄棒,好在护院刘大力的武力也不是不低,倒也可以教习大娃。

而二娃也是这样,虽然名字叫做刘不武,不过这性格却正好和大娃相反,平日里不爱耍枪弄棒,只喜欢摇头晃脑饱读诗书,时常也会高谈阔论,纸上谈兵。

至于三娃,本想让他集合大娃二娃的优点,所以才给他起名刘秀儿,让他秀到飞起。

可结果却是三娃文不成、武不就,成了一个只会吃白食的混子,平日里还喜欢偷看庄里相仿的女娃。

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好在还是一个善良的娃,就是似乎有些过于早熟,脑海里总有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刘安依稀还能记得,上次清河郡的张员外带着他的三千金前来拜访,三娃这小子一时没看住,竟然和张员外的三千金玩起了过家家。

说什么以后要娶她为妻,同时还说出了许多不似他这个年纪的花言巧语,逗的那女娃俏脸红的像个小苹果一般。

也不知道三娃是从什么地方学的油嘴滑舌,竟然比他这个常去勾栏的人还要会玩。

而这一幕恰好也被张员外看到,张员外也是喜出望外,没想到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

别人不知道刘安是什么人,他张员外可是非常清楚。

这刘安祖上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且还是嫡系,要不是因为买官卖官的事情,这刘安指不定还是这清河郡的太守!

要是春华这孩子能嫁进刘家,岂不是也能沾上一些皇室的血脉,而且看着这秀儿如此能说会道,想必日后成就也不会低于他父亲刘安!

于是不等刘安反应过来,张员外就让人拿快速出纸笔写了一张婚约,而刘安也是被张员外一阵彩虹屁给飘上了天。

一番把酒言欢之后,刘安就稀里糊涂地在婚约上按了血手印,至此刘秀儿就有了未婚妻张春华。

从这以后,三娃这小子不仅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不仅把郡里的未婚妻给迷的是言听计从,还把流民里的一个长相水灵的姑娘,同样也是逗的俏脸通红。

这可把刘安气的不轻,打小就这么拈花惹草,要是长大了还不妻妾成群?

刘安随即一个机灵把那女娃收为义女,并且取名为刘倩,好绝了三娃这不轨的念头。

可惜没过多久,这刚认的义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