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江晨的怒火(下)(1 / 3)

柴叔夏立即给江晨使眼色,暗道贤弟啊贤弟,可别再惹恼赵杞了,哥哥也是为了你好啊。

江晨并不想与这个景王闹僵,只要不动封宜奴,什么都好说,于是道“殿下若不嫌弃,在下愿意弹唱一曲。”

赵杞嘴角微勾,眸中泛着一丝玩味,轻挑眉目,道“好,本王听一听,是不是如子慕说的那么绝!”

江晨向柴让招了招手,把吉他盒拿了过来,正要打开之际,赵杞身后几个护卫“唰唰唰”的拔出配刀,冷喝道“你做什么?”

柴叔夏解释道“殿下,这是我这结拜弟弟的独门乐器‘吉他’。”

赵杞点点头,抬手道“退下。”

护卫们收刀后退,但仍紧盯着江晨的一举一动。

江晨把吉他从盒子里取出,调了下音准,才道“今日各位都为赏菊而来,在下就弹唱一曲‘菊花台’吧。”

这歌不是他用娱乐点兑换的,是在后世学习吉他时,练的几首歌之一。

赵杞身边这几个官宦子弟,有去过仙乐楼的,也有没去过仙乐楼的。

但去过的,像是王翰,也只是开业那会去过几次,最近并未前去,所以皆未听过江晨吉他独唱《南方姑娘》。

赵杞身为皇子,什么宫廷宴会没见过,可也没听过、没见过这样一种乐器,登时有些好奇起来。

优美的吉他声缓缓响起。

江晨唱道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与王翰交好的几人,起初想起哄讥讽,但听完之后,竟是找不到切入的点。

《菊花台》是一首描写外出征战的将军与独自在家守侯的妻子互相思念的一首歌曲,歌词婉转动人,含蓄哀伤。

古代诗词描写战争之法,大多是从侧面描写,比如利用夫妻之间的分离,如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然而《菊花台》,视觉之独特,想象之瑰丽,令人大为惊叹。

赵杞仍在回味,过了一会,笑道“无愧于‘一绝’,好!”

王翰见柴叔夏带来的人在赵杞面前抢了风头,气得要死,忽然灵光乍现,想出一计,满脸堆笑的道“兄台此首曲子,令王某叹为观止。”

江晨和柴叔夏皆是一怔,这厮是为何意?不过事出反常必有妖。

又听王翰对赵杞道“殿下,在此等美景之前,又有兄台妙曲作引,不如我等各自作诗词一首,为殿下助兴。”

这厮原来打这主意呢,知道柴叔夏不擅长舞文弄墨,想让他在赵杞面前出丑。

江晨皱了皱眉,好像自己也被算计进入了。

赵杞笑道“如此甚好,那本王就来开一个头。”

只见他起身望向园中菊花,半晌之后,吟道“犹有楼阁皆北向,金英萸紫云封日。且看篱下千万株,何处好,俱优千片飘绿衣。访旧荷枯无处寻,晚金沁晓尤堪画。园艳浪争高重九,心似潮,小摘半朵风萧萧。”

江晨听不出好坏,但知道是一首以“菊花”为题的词。

而王翰则是惊叹道“殿下好文采。”

其余几人连忙附应,称赞不停。

赵杞最喜欢旁人说自己文采好,王翰这个马屁拍得响亮之极。

江晨这会是明白了柴叔夏为何不会与王翰玩到一起了,原来是个虚伪做作、善于奉承的马屁精。

接着,王翰等人皆是作了诗词,让赵杞做了点评。

封宜奴和沈秋濯是江晨和柴叔夏这一边,唯二能听明白的。

除了王翰所作诗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