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美国在亚太的政策(3 / 4)

日本海军同美国亚洲舰队之间的实力始终悬殊这个问题。

美国亚洲舰队在1925年通常拥有一艘作为旗舰的装甲巡洋舰,两个驱逐舰分队( 每个分队拥有十艘驱逐舰) ,两个潜艇中队(每个中队有六艘潜艇) ,为数众多 (11艘)的炮舰,“黑隼号”驱逐舰供应船,以及两艘排水量都为9325吨、时速为八海里的潜艇供应船“海狸号”和 “坎罗普斯号”。

有时也租借罗伯特﹒多拉尔运输公司的“总统班船”“肖蒙特号”、“亨德森号”和“金星号”等运兵船供舰队司令调遣。此外,舰队还有一艘载油船“帕克斯号”军舰。

海军总委员会一再建议建造新的军舰并在东亚维持一支有相关影响的舰队存在。总委员会在1923年和1924年的预算要求中指出,现在驻在亚洲的船只“数量少,陈旧过时,破烂不堪”,并指出,建造新军舰的理由是有必要“维护美国的威望与影响”以及“政治及商业利益”。

然而一战后,反战的思潮深入人心,在美国逐渐进入孤立主义的当口,1923年3月,代理海军部长小西奥多﹒罗斯福反把要求建造的军舰数目从六艘减到两艘,他指出建造其它类型的军舰的必要性更大,以此为这次裁减进行辩护。

罗斯福指出“如果得不到国务院和商务部最强有力的支持,国会永远不会同意建造内河炮舰。”罗斯福预计柯立芝新政|府将把海军拨款裁减“一千万美元甚至更多”。

他说的部分在理。

在重炮巨舰的时代,炮舰由于吨位太小,基本上没有可能在未来的海战特别是稍远一点的海域有任何作用,它只能在内河和浅海还有作用。对美国而言,这种军舰是鸡肋以美国两面濒大洋、南北都是弱国的优势地理环境下,炮舰是没有必要再建了。

不过省下炮舰的钱,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建造其它军舰。

因此,亚洲舰队在1925年仍是一支实力较弱的部队(当然,是相对海洋大国而言,于中国就基本上相当于全国海军的实力了)。尽管制定了“橙色作战计划”,但是很明显,这支舰队没有能力真正同日本海军对抗,只足够用来在中国开展广泛的活动。

不过在海军委员会的争取下,12月,略为新式的“匹兹堡号”巡洋舰取代了建于十九世纪的“休伦号”巡洋舰担任旗舰。

这艘军舰建于1903年,配有4门八英寸和14门六英寸的大炮,这是军舰的主要炮群,还配有16门三英寸的炮及两支鱼|雷管,并能运载2架能在船上起飞的水上飞机。它的吃水深度为26英尺、排水量为15000吨,在正规编制中还包括75名左右海军陆战队队员。

虽然数量上显得单薄,但总算在东亚有了一艘在美国海军将领看来是“象样”的军舰。

不过若是美国人知道他们“不太满意”的这艘军舰一次性就可以发出人民军一个炮兵团的火力、射程足足比人民军最好的在炮远了一倍之后,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将领们们会不会该有一种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反省?

中国以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正在从工业经济、国防实力以及软力量上逐渐对日扳回颓势,势必引起大洋之隔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关注。

既然通过国会增加对海军的拨款成为不可能,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充态势,“有原则”的美国海军将领们得出一个很自然的结论扶持中国以对抗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扩展和对南洋、菲律宾群岛的觑觎。

所以才有美国长江巡逻队的2艘小型战舰“维拉洛波斯号”和“埃尔卡诺号”改名换姓加入中国海军行列的事件,才有“九江”级驱逐舰,才有美国对中国向德国订购“训练”用的轻巡洋舰大开绿灯…

如何打好中国牌、以此压制或者阻挡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机会?这个疑问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