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严防死守(2 / 3)

以上兵力的优势,几乎是碾压一般推过去的。此战的轻松并不值得用以贬低日军的战斗力,而且在扫清尾敌的时候也是费了很多功夫的。

第二次打得是运动战,同样是因为日军吃不准人民军的底细,同时又有报仇心切的缺点,被人民军将计就计来了个大穿插。在不适合重兵器交火的朝鲜山地,人多势众的人民军同时又有轻火力的优势,且大家都处在散兵作战状态下,自然以多胜少克敌制胜,同样体现不出日军作为整体战的强项。

第三次汉城战役双方各有取舍,但是人民军险胜,完全靠的是火力的优势,当然,100师的勇气也可嘉。后来对日军的攻势,是在坦克部队的带领下取得突破的,这要归功于日本陆军对坦克战的认识不足,根本想不到应对这种大规模装甲武器的办法,平时也没有准备。同样,人多也是法宝。

这一次不一样了。在美国的帮助下,日军在大队一级装备了反坦克中队的编制,也有了足与人民军媲美的155重炮和一定的坦克,飞机的数量也比人民军还要多。加上人数的匹敌以及在局部的集结优势,日军的气势很足,他的训练能力也体现了出来。

训练部队了是要看国力的,如果国力不足,连子弹也必须节省使用。在这方面,日本可谓财大气粗。日本训练军队是严格按照步兵操典进行的,新兵要进行五个月的集训,在这个时间内,新兵需要接受各方面的训练。

一个优秀的射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按照规定,日军新兵在训练的5个月时间内,需要使用500 发子弹。长期的射击训练足够培养出优秀的射手,在那些全是老兵组成的部队,日本军官要求士兵们在卡车上打移动靶。

除了射击之外,还有两项主要课程,那就是夜战和拼刺。

拼刺中国军人已经见识过了,取胜的办法就是用现代化的武器夹杂大刀队,竟然让日军的优势无从发挥。而夜战,因为人民军的纪律和训练比以前的旧式军队甚至北洋军队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差距在显示缩小。

倒是射击方面,老实说,这差距是有点大。此前统计,人民军总弹药消耗量为子弹6千万发。按照歼灭共计15万人来算,平均打死打伤一名日军要400发,这还不算其实有很多是炮弹的功劳!

幸好东北以至华北都有铁路直通朝鲜,巨大的铁路运输量能够经受得起这种天量的消耗。如果在日军,光这样天量的后勤就累垮他们的那些为数本就不多的马匹了。

朝司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但是军队的训练非一朝一夕所能为,此前为了经济建设,大幅削减军费,导致部队训练力度远不及日本。

好在经过连番胜利,人民军的士气旺盛,加之武器弹药的供应源源不断,所以在总体上,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的一面发展。毕竟,已经有许多支部队接受过朝战的洗礼,在实战经验上有了相应的见解,在未来的训练上可以用实战的视角来进行准备,要比闭门造车式的摸索强许多倍。

这也是张汉卿坚持实行入朝军队轮战的原因。说什么都没有用,部队见了血之后什么事情都知道了。

有这样的底气,朝司用兵也比较大胆,这不,戢翼翘敢用五个军抵挡抱成团的日军十个师团,而把剩余的兵力拉到后面做预备队!

战略上蔑视,战术上要重视才行啊,这一点,戢翼翘深得张汉卿真谛。

乍看他似乎根本不在乎日军的增兵和火力的增强,排兵布阵上甚至比以前用的人还少。但想到离前沿阵地不远,全幅武装的精锐27军就在汉江、北汉江、昭阳江的三江之南做各路的预备队就知道,他是想用前线的节节抵抗来消磨日军的盛气,然后用这支奇兵来制造效果呢。

以上驷对下驷,一击即可致命。27师的任务,就是要等到前线把进攻的日军拖疲拖垮,现在要看24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