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开祠祭祖(1 / 2)

祭祖本应是每年一次,但是因为司徒家举家搬至京城路途遥远事务繁杂,所以司徒家已经三年没有开祠祭祖,现如今司徒家生意兴隆,可以说是日进斗金,还出了一位大将军和左侍郎。按照古代的说法这都是祖上积德,祖上封荫,所以这次司徒家的仪式就非常之隆重。

祭祀首先要摆放三张供桌,用红布铺上,每张供桌上放三块白毛巾,然后在毛巾上放三个用来装东西打的器皿一个用来放水果、一个用来放糕点、一个用来放三牲。

其次是司徒家众人按照辈分逐次进入祠堂,由童男端来的铜盆依次净手、擦手后后方可进入。

众人站定,呦司徒盛作为代表上香。上香祭拜时要双手把香举过头顶,跪地给列祖列宗磕头三次。其余众人则跪地,随着司徒盛一起给祖宗磕头即可。

然后是主持唱词唱词的大致意思就是司徒家后续有人,子孙兴旺。感恩祖先的庇佑,使得司徒后世组人得以光宗耀祖。同时还感恩皇朝的布施,风调雨顺。最后感恩同村相邻的帮扶,友爱。在最后也告诫司徒后人要不忘初心,勿骄勿躁,踏实前行,团结互助。

最后是向列祖列宗敬酒,敬完酒祭祀仪式也就全部完毕。众人退出祭堂。这时就该亲朋四邻来吊唁。这个流程就简单多了,大部分都是由代表上柱香聊表敬意即可。由于司徒家是人才辈出,这次就由县令大人来充当整个活动的主持人。

中午司徒家是要管饭的。祭祀大礼行完,众人都移步司徒家。院子里早已经摆好了桌子,一共三十桌。家族祭祀受邀的客人按照礼节是要带礼物来的,但这次司徒家表示司徒家之所以有如今是受到了相邻的照顾和帮扶,苟富贵勿相忘。所以司徒家不敢忘先祖之教诲。本次祭祖只要人来即可,司徒家一概不收礼。

即使是这样,众相邻也没有空手来的,不是你家拿一篮鸡蛋,就是我家拿一把青菜,并且直说如果司徒家不收他们就不吃饭了。温情看着热情的乡亲们的一片心意也就没有拒绝,让管家都登记好了,然后开始引导大家入席。事后,温情又让管家给这些乡亲们去回了礼。

村长和两个族老被安排在了跟县长和司徒盛主家的主桌。村长这一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镇长了还得下跪行李不敢抬头看。这如今让他跟县长一桌吃饭,同桌的还有个将军,村长和两个族老一直都表现的战战兢兢,很拘谨。

县令看到了村长和两个族老的不自在,也主动的跟两位老人找话说,聊的也都是些老百姓关心的民治民生的问题,询问村子里有什么困难呀,需要县里给什么帮助呀等等。三人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了,一说到土地那就有源源不断的话。一时间话题打开,氛围热闹起来,三人也就放开了。

由于来的人多,一次30桌同时开席,一共翻了3次才算完事。这次的席面吃了将近2个时辰。吃完饭后好多村子里的女人都没走主动的留下来帮着司徒家收拾。有小孩子的自然也跟着母亲在司徒家附近玩耍。一时间司徒家附近热闹非凡。

几个老姐妹围着高氏,亲戚的聊着。聊着村子里这几年的变化谁家男娃娶了谁家的女娃,谁家的姑娘嫁给了谁家媳妇。谁家添了孙子,还有就是村子里有哪个老人每熬住走了的。甚至是谁家鸡一天下几个蛋都恨不得高氏告知知道。同时村子里的妇人也询问着京城的一切。司徒盛则是被几个老哥们叫出去聊天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温情胃口不太好,没怎么吃饭就回屋了,此时司徒皓轩正陪着她在屋里子呆着,透过窗子看着外面一派和谐、热闹的景象,温情把头靠在了司徒皓轩的肩上“如此热闹的场面竟几年都不曾有了。不知道这次回京后再想参与这样的场面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司徒皓轩握着温情的手,说道“怎么,这还没走就怀念了?要不以后我们年年都回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