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陆宇尝草(2 / 3)

仙茶古道 哲学吃拉姆 3790 字 2020-11-14

这世间的医者、农人、猎户……凡出入大山,需要与深山密林打交道的人多多少少都懂些药理知识,就连山中的动物都懂得尝草解毒。

上古时期,先民不知道哪些谷物可以驯化培育,不知道哪些草药可以医病,也无法分辨毒草、粮草、仙草。

这时有“天降猛男”神农大帝挺身而出,愿为天下众生试药。

神农大帝亲自尝百草,以身试毒,染上七十二种毒素,最后依靠神奇的茶叶解毒,才得以救回一条命。

神农大帝以身试药,将尝草的心得体会与人分享,著《本草经》,大力推广草药知识。因发现茶叶、完善农学、开创草药学的壮举,被奉为茶祖、医祖,受人族万世敬仰。

茶人崇拜神农,奉神农大帝为茶祖,祀为正神。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经久流传,茶农们纷纷效仿尝草、试药。

茶人通过咀嚼鲜叶,在亲身实践中辨识药理。

饮茶品茶更是作为一种食疗方式,也渐渐成为修真界推崇的一种健康生活风尚。

茶道不孤,后继有人。

一些茶农因为尝草发现了新的药材、灵植,丰富扩充了医典、茶典,于青史留名。

然而更多的尝草之人并没有神农大帝的道行深厚,也没有大帝的气运加身,出门在外,贸然尝草的下场往往是中毒身亡,身死道消。

尝草是门学问,传说尝草是从地煞七十二术医药、服食两门术法中衍生而来。

《天罡三十六法》《地煞七十二术》是道教传说中记载的上古仙法,《道藏》有所提及,但秘法真卷早已失传,真假早已无法考究。

经验丰富的茶修,通过咀嚼草木鲜叶,可以大致推测出植株的生长年限,经受过多少天风吹日晒、霜打雨淋,能够猜测植株的生长土壤如何,生长状况如何,价值几何,可否入药,甚至能倒推药材产地,获取许多常人难以获取的信息。

修士擅长尝草,不仅精通药理,更懂得如何在野外生存,趋避风险,外出采药时收获也远比其他同阶修士要多得多。

一些修士外出探险,更愿意与擅长尝草的修士搭伙组队。即便组队不成,也要花重金聘请两个懂药理、会寻药的试药童子才放心。

陆宇出身茶叶世家,自然有深入学习过尝草。

陆家自然有这方面的知识传承。

陆家经营的三种仙茶树、十余种普通茶树原本都是生长在荒山野岭的野茶树,是陆家几代人不断外出尝草寻药所得,野茶树被移栽至陆溪山,栽培驯化后,成为了陆家的摇钱树。

陆宇自认学习剑法、术法有点吃力,长老说他马马虎虎,天赋一般。

但要论与吃喝玩乐沾边的学问,陆宇悟性惊人。

冥冥之中,陆宇与尝草有缘。

陆溪山三千里之地常见的草木,他已尝遍,尝草的口技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宗师地步,就连陆家长老们都自愧不如。

用某长老的话讲,我们一般只会用两个字来形容这种人吃怪。

在陆宇看来,尝草就是一门关于吃的学问,别跟我提什么药食同源、药理知识。

尝草的核心内容不外乎几个,几个h。

吃什么?怎么吃?搭配什么吃?

万一中毒了怎么解?吃后作何评价?如何向别人推销这款产品?

品尝完一道叶子,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就是美食家。

神农大帝是有大情怀的人,抱着赴死如归的心态尝草,为人类带来文明的火种,开创草药学,厥功至伟,陆宇由衷地敬佩。

这世间绝大多数尝草之人,那些医者、农人、猎户……也都是效仿神农大帝,抱着严肃的念头尝草,不敢生出一丝亵渎之心。

陆宇只得佩服和尊重,但不想加以学习。

他怕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