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收高粱(1 / 2)

初唐小王爷 出樘子弹 2247 字 2020-12-14

高粱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人种植,但一直都不被人们重视。

一直到宋朝,人们发现高粱耐干旱,不挑地等种种好吃,这才普及开来。后来家家户户都会在一些边角地中一些高粱,万一遇上灾年,至少还有这高粱充饥,多一分活下去的机会。

李佑连忙说道“父皇,据说这高粱,耐干旱,不挑地,南北都能种植。儿臣认为,高粱很适合普及开来。争取让大唐家家户户都种植一些。万一遇上个灾害年,这高粱也是一份活下去的机会啊。

而且高粱磨成面,可以做面条,面饼,等,也是一种不错的食物。最主要的是,儿臣那种酿酒之法,最好的原材料就是高粱!到时候,百姓种植高粱卖,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啊!!”

“你说的可是真的?那高粱真的很适合普及开来吗?”李世民听得眼睛发亮,这又是关于民生的一件大事啊!!

虽然在他自己看来,玄武门事件是不可避免的结果,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但是在其他人看来,他李世民始终都是弑兄囚父,这个骂名他李世民是永远的甩不掉的!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千古史书上,玄武门之变都注定成为他李二的黑料!!

他不想做杨广第二,他必须要做的比杨广好,他必须要将这个大唐带上繁荣盛世。因为李世民知道,只有他做出风光伟绩,人们才不会只等着他那点黑料看。才不会认为他李二是昏君,是暴君!

其他的君王也许可以只做一个守成之君即可。但是他李二不行。他必须要做出成绩来。所以李佑每一项提出关于民生,关于强国的建议,他都是很重视的。

就好比占城稻。李佑区区一个八岁小孩子的话,李世民就能派出船队去占城国。拉回来那么多的稻种!!

而李佑现在提出的高粱论,虽然比不得占城稻。高粱只能说是用来应急的而已。但绝对也算是一项重要的提升民生的事情了。

李佑连连点头,肯定了他说的话。李世民哈哈大笑“好好好,这高粱倒是好作物,朕明日就下令推广这高粱。朕一定要让大唐南北都种上高粱。”

李佑连忙说道“父皇,高粱最后只作为辅助粮存在。尽量让百姓每家每户都在自家地里,那些边边角角先少种一些,先看看效果如何。”

“嗯,你说的很多!关于你要收购这东西也没问题,在京城周边收入不多,但也应该能收上几百斤吧!!”

得到李世民的首肯,李佑兴高采烈的回到楚王府,立刻写下一张告示“现楚王府收购高粱(乌禾),价格为一石50文。”

李佑其实是去了解过这个高粱的价格的,但是市面上基本没什么人卖这个,主要也是没到什么人买。所以普遍价格都低于30文一石,李佑开出50文一石已经算是高价了。

虽然现在米价为100文一石,李佑给出的高粱价格却只有一半的价格。这其实是合理的。首先必须有过主次之分。

想一想,高粱比稻米好种,而且产量也不比稻米差。现在价格也一样了,那是不是大家都来种植高粱了?这自然是不合理的。

而且李佑和李世民说过,这高粱就只是让百姓闲余时候,在那些地里的边边角角上种上一些就行了。并不需要形成稻米那样的规模种植。至于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再说吧。

叫来小贵子,让他吩咐下去,派人前去长安周边收高粱。小贵子办事效率倒还是很不错的。亲自带队东奔西跑。

李世民将高粱的事情在朝堂上一说,众大臣也都没有谁不长眼站出来反对的。所以推广高粱这项提议,是轻松通过!!

接下来的几天,生活一如既往。练武,教学生,练兵!

那一百多个学生,基本能够熟读三字经,三字经里面的字也基本都会了。不过有些有好有坏,李佑并不着急,向让已经学会的同学稳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