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义名分(2 / 2)

还是不免一败涂地,

不但如此,最后多尔衮非但没把李起打败,反而是被李起倒打一耙,连京城都给收复了。

现,包括鞑子皇帝顺治,还有那皇宫和京城里面的一众皇族,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那都是被俘虏了,这个是鞑子自起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这般的军功赫赫,无敌天下,你让他朱常淓派谁去打?

即便这时候,朱常淓把整个大明王朝所有的将军绑在一块,让他们去打,估计他们也没一个人敢冒头。

所以最后朱常淓在想杀而不敢杀的情况下,只能是想出一招,那就是派出朝廷使者,大大的加封李起,赏赐他的功劳。

只要李起接受了赏赐和加封,那么也就证明李起承认朱常淓这个新皇上,承认嘉盛朝廷,这样一来,两人就能坐实君臣名分。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名份”两个字,在很多时候,特别是那关键时候,名分往往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能够足以决定一个势力的成败。

因为你占据了名分,你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人心向背,名分在其中便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只要名分在手,那就意味着天下大义在手。

这样一来,许多人在选择投靠的时候,便是会不自觉的倒向那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一方。

没办法,这可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和习惯,这思维习惯一时之间很难更改,由不得人。

君不见为什么当年大明太祖高皇帝在世的时候,为什么他的那些儿子藩王,包括朱棣在内,一个个老实的跟猫一样,

那时候,如果朱元璋想要削藩,想裁撤他们,那根本不可能引起任何一丝波澜,直接就是一道圣旨的事情。

绝对不可能出现反复和变局。

可是为什么到了朱元璋的孙子朱允文手里,他要削藩,却是立即引来那么大的一场波动,

燕王朱棣直接就是宣布起兵造反,然后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

最后朱允文不但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连皇位都弄丢了。

而他自己,则更加是落得一个生死不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