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马世耀“光复”潼关城(2 / 4)

明末第四天灾 脑疯 5250 字 2020-11-27

里,手刨脚蹬,也不知道性命有没有大碍。

马世耀开始是晚上偷着运,后来干脆白天大大方方的运,到了最后直接派人接管了这些仓库料场,并仔细核对了干草,豆子,登记入册。严格控制草料进出,再有附近闲杂人等想要偷运草料的,可就需要马世耀的令箭批条了。

而随着草场,粮仓等地的和平接管,马世耀的胆子也慢慢大了起来。

暗想当年三国时赤壁大战,吴蜀联军大破八十万曹军。自己记得这诸葛亮只是在七星台上走了一遭,之后又派了关羽带着两千来人,在华容道劫了曹操那么一下子,其他好像也没干什么正经事,最后却独得了荆襄九郡。

如今同样也是联军大破建虏的十万铁骑,虽然大侠们在城内苦战能有那么一些功劳吧,但我最后这七千精锐抄截了多铎的腹背要害,才是真正的胜负之手。

论功劳,自己比当年诸葛武侯在赤壁大战中的贡献还要强上几分,那是不是也意味着,自己可以适当的多占一些胜果。比如这潼关所有权的问题,其实就很值得商榷一下

得陇望蜀是人之常情,最开始马世耀只犹犹豫豫的占据了草料场和粮仓。后来看武备库和银库也没人驻守,虽然已经是个空壳,马世耀也还是派人,一个个的分别接管了过来。

再接下来,马世耀发现连钟鼓楼、城墙和城门等关卡隘口处也没有大侠驻守。于是他仗着胆子,一一派上了自己的人手接管,并进行轮值驻守。

这些大侠们自然也都看到马世耀在城墙、隘口上的这些动作,可他们既不欢迎,也不恼怒,就如同没看见一般。你接管你的,我忙活我的,各行其是,互不干涉。

到了最后,除了潼关城的督师衙门和城北那一片大侠们临时搭建窝棚一般的营地外,整个潼关城居然又神奇的回到了马世耀的手中。

马世耀看形势大好,急忙让牛道士起草,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给大顺皇帝李自成送去了潼关之役的报捷文书。

而既然称之为是报捷文书,结果便是最重要的。至于过程,马世耀免不了加了一点点春秋笔法和曲笔之处。

凭着自己几千人的力量,一举击溃建虏西路十万大军,还一路追杀敌酋多铎近百里,斩获首级无数。这份功劳称之为盖世奇功也丝毫不嫌过分。

甚至可以称得上一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大顺国面临灭国之危的情况下,是巫山伯大人硬生生的扳回了一城。才守住了陕西的门户。自己的这番功劳,稍微夸耀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而自己这个“巫山伯”是不是也该顺理成章的改为“巫山侯”了呢。

在细节方面,马世耀和牛道士倒是反复修改润色了多次,由于当时城内是究竟如何打赢的,马世耀也并不清楚。于是他又问了一些当时在潼关城内的哨探。

可这哨探说什么的都有,大侠们似乎也没用什么奇谋妙策,就是一味的死冲蛮打,最后不知怎地就稀里糊涂的赢了。

牛道士觉得这样不行,细节上不能服人,于是干脆去城里的书局买了一套《三国演义》。又请来两个擅长三国的说书先生,他们在屋子秘密商量了半天,几易其稿,终于把这份告捷文书写得像模像样。

其中城内大战的情节,马世耀重点参考了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樊城和火烧博望坡这三场大战的内容。

说的是自己使了一出鱼目混珠的连环之计,先是在城前诈降,结果故意露出行藏,让敌酋多铎看出破绽,于是假意败走,留下一个潼关的空城给建虏。

建虏不识这连环混珠之计,见自己败走,便彻底放下戒心。派伪王耿仲明领大军入城。到了晚上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北风。自己埋伏在城中的细作,点燃事先布置在百姓家中的硫磺焰硝。

一时间烈焰焚城,城外的多铎慌忙派兵入城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