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卤马板肠(2 / 5)

明末第四天灾 脑疯 5585 字 2020-12-15

其实就是走马灯,外面一层用几近透明的薄纸糊了以作防风之用,里面则是用纸剪成了人物车马的形象。靠着下面灯烛燃烧,不断升起的火气推动,里面的人物车马便不断的旋转。如同活了一般。

往年这影灯里都是些“三国”“水浒”里的人物段落,今年有些商铺还别出心裁的剪了“巫山伯大战蛮王”的故事,也算是应景有趣。

而这灯树就更是了不得,有些用竹枝搭成,有些则直接在树上装扮彩灯,远远望去,如同整个大树都着了火一般,故此才有了“火树银花”的比喻。

西夷诸国每到年终岁末之时,都有拿灯火装扮松木的习惯,殊不知这东西在中国其实已经玩了几千年,连著名的短命皇帝隋炀帝也留下了“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的句子。

在唐睿宗之时,更是在长安的安福门外搭起了一座二十丈高灯树,上面足足挂了五万盏灯笼。创下了难以企及的灯树记录。

此时潼关城刚刚经历了战火,自然不会如此靡费。不过潼关城素来有扎灯笼的传统手艺,而且前几天城内的百姓还偷偷扎了不少“顺民”字样的灯笼。

可没想到看似强大的狗鞑子,竟然轻易的就被巫山伯大人打败了。这些辛苦扎成的“顺民灯笼”也就都没用上。

然而潼关百姓素来有俭朴度日的习惯,虽然当时没用上,也不能就平白的浪费了。有心思灵巧的百姓拿出笔墨,在灯笼上又添了“大”“良”两个字,改成了“大顺良民”的灯笼,也趁着上元节挂了出去。

虽然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但这战乱平息,又逢佳节。百姓们贪恋这难得的片刻欢愉,都愿意趁机热闹一下,去一去这些年来辛苦度日的晦气。所以潼关城中几乎家家挂灯,远远望去一片灯海,也是自有一番喜气。

马世耀左右看了一下,发现自己安排的几路人马均已在督师府衙的左近就位,虽然如今这长街之上,又多出不少晚上出来游玩赏灯的百姓,但是此时他也顾不了许多。双手用力的掀起了这面大铜锣,就要从望云楼上把这大锣丢下下。

可在这时,望云楼的楼下又出了一些变故。从督师府衙旁边的李记当铺里,走出了一行七人。

为首的是一个名穿蓝衫的俊俏公子,怀里抱着一把古朴的宝剑,腰间悬挂了两块美玉,走起路来琼琚锵锵之声,不绝于耳。

后面的六人每人一身精锐甲胄,腰间背后揣着长大的兵刃,一个个器宇轩昂,看起来武艺不凡。

不过这六人走路时,都故意矮着前面那蓝衫公子几步,在背后小步曲意的跟随,看样子应该那蓝衫公子家将一类的角色。

这一行人从李记当铺出来,顺着街路,直奔督师府衙的方向走去。

马世耀是识货之人,一见这几人身上穿的甲胄,就知道一行人非富即贵,绝不是普通的穷酸大侠。

要知道物以稀为贵,在历朝历代,民间豪强或许可以私藏弓弩,刀剑,甚至火枪。但谁要敢在家中私藏甲胄,那必是谋反的大罪,被发现了是要株连九族的。如今战乱之年,官府的监管多少有些松懈。

但这甲胄工艺复杂,制作极难。即便民间有私下买卖甲胄的,价格也是极其昂贵。前几日潼关大战,清军足足有近十万之众。但身披精锐甲胄的,却并不是很多。

而这六人身上穿的不仅是精锐甲胄,更是清军骁骑营中将佐的甲胄。

这骁骑营是建虏的禁军,只在主将的身边护卫。当日潼关大战,马世耀摆开阵势,阻击往外突围的多铎,想把多铎困死在这潼关城中。

后来也正是多铎手下的骁骑营,带领一干骑兵不要命的进行拼死冲锋,最后才冲破了马世耀的阵势,让多铎捡了一条性命。

如今这六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