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宋献策进城(2 / 5)

明末第四天灾 脑疯 5587 字 2020-12-15

个吹法吧!马世耀要是有这个本事,那他还当啥巫山伯啊,早就一统华夏,成为大顺国皇帝了!

可事情却又由不得他不信。不但报捷文书上的火封印信核对无误,即便是后续从潼关陆续赶回的探报,也纷纷的证明了捷报的真实性,多铎的大军好像确实被马世耀击溃了。

这个时候,前两天紧急迁都的计划,可就值得玩味了。

李自成之所以要迁都,是因为遭到了建虏的两路夹击,自己顾此失彼,不得不放弃长安。

然而如果多铎的东路军已经被马世耀击溃,让长安城完全没有了侧翼上的威胁,那么自己为什么还要迁都呢?

凭借着大顺军在陕西的地理优势,完全可以和建虏的西路军正面打上一场啊。

这个时候朝堂上就出现了两种声音,大多数的呼声是大顺军寸土不让,和建虏的西路军在长安打一场生死决战。

既然巫山伯能靠着七千多人击败多铎。那么如今长安城里还有近十万的老营精锐,为什么不能和建虏的西路军正面拼上一场?

可还有一少部分的声音,却仍坚持还按照原计划执行,放弃长安,南下伐明,夺取南京。

理由则是巫山伯马世耀的这封报捷文书里面大有问题,恐怕别有内情,说不定有诈。

是的,问题就出现在马世耀的这封报捷文书上。

马世耀写这封报捷文书的时候,也不知道城内决战的事情应该如何的汇报上去。于是还特意找来了两个说书先生,左删右改,添加了许多离奇的情节,最后捷报足足写了几十页,把装捷报的信封都撑得鼓鼓的。

然而大顺朝堂上这些人可不都是傻子,很多人都是打了一辈子仗的,这捷报要是论文学性,或许还值得称道。但这里面的内容,可就值得玩味了。

马世耀在捷报里说他先是行了诈降之计,之后又是空城计,最后还连夜放火什么的。骗一骗别人也就罢了,建虏要真这么蠢,何至于跟大明打了十几年,却做大到如此地步?

而大顺礼政尚书巩焴,是连金瓶梅作者都能考据出来的文坛泰斗。又怎么会被捷报上这样的内容所哄骗。立刻去书局里找来好几个版本的三国评话。

在朝堂上拿出笔墨,将疑似雷同的段落一一描出,连声大呼,道“这是抄袭,抄袭!”

这时候李自成也有些含糊了,若说捷报是真的吧,这上面写的玩意,确实连自己都有些看不过去。

孙子兵法中说“以正合以奇胜”,现在马世耀的“奇”是有了,这后面拦截多铎出城的一段,也写得中规中矩。

可是这“正”又在哪里?正面战场抵住敌人进攻的都是谁?怎么这些地方全变成评书里的段子了!也难怪朝堂上对这封捷报有所质疑。

但你要说这捷报是假的吧,却各个方面都不断的传来消息,证实了多铎大军溃败的事实。

而且马世耀虽然为人憨鲁,却也是自己的老兄弟了。不至于投降建虏,来写诈书哄骗自己,再说凭借多铎大军的实力,直接碾压过来就好,也没有必要玩什么画蛇添足的计策啊。

因为马世耀的这封报捷文书,朝堂上足足吵了一天。随着汇聚来的情报越来越多,基本已经确定,无论战争细节如何,但潼关的这场仗,确实是被马世耀打赢了,而且是实打实的大捷。

多铎一路东逃,甚至有传闻已经渡河向北去了。

接到这个消息后,李自成立刻拍板,不走了。长安城死守到底,任何再敢言弃长安而逃者,杀无赦!

既然皇帝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那么群臣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过对潼关那边的事情,确实还是需要仔细查明的。

这时候大顺国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