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簪花带酒(1 / 2)

銮阙 魏毛毛 2166 字 2020-11-28

(因章节名过长,故而改做四字)

大祁朝食节起自东祁中宗杨启的武德年间。

朝食节定在每年的五月初六,它一是为纪念来之不易的粮米油盐,祈祷太平,二是为庆贺成功驱除大雍,复立大祁宗庙的不世之功。

五月中天虽然燥热了些,但如新朝一般蒸蒸日上倒也符合情景,因此那时的百姓们在这一天最爱唱《贺圣朝》。

时至今日,已经不单单是奏唱《贺圣朝》,各处梨园、教坊,上起王侯公卿下至升斗小民,演变出各式各样的曲子,例如才子沈行简早年填词作就的《宴清都》、《谒龙门》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曲调。

东风夜,雪柳金缕。

市列珠玑,风帘翠幕,尚未过午,帝都太昌早早就响遍了欢快乐曲。

由于朝食节休沐,故而素日里劳形于案牍的紫袍红衣也难得的出门观赏华灯,酣畅一醉。

其中又以帝都南北贯通的朝天街最为热闹,这条大街在寻常日子便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何况今日逢朝食节盛会,因此整整一天都是摩肩接踵,挥袖遮云的情景。

朝天街两侧多是挺拔翠柳,直节堂堂,于暮光之下泛起金黄,冠缨拱立,似雄武的錾金盔御林将士。

掌灯时分,天色微凉,没了白天那么多的暑气,贵胄公卿,风流才子此刻才出了朱门。

一位正在给客人装黄橘酒的小贩忽然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不留神,酒水溢出,弄湿了客人的手掌。

“洒了!”客人怒道。

小贩打了个激灵回过神,连连赔笑,“客观勿怪,在下重新给您打一碗。”

“看什么呢?”客人平息了火气埋怨道。

小贩向北边努努嘴,“您看,那边来了个怪人!”

客人便顺着小贩的目光看去,顿时张大了嘴。

只见那边的人群纷纷闪到两边,让开了道路。

两队全身披甲的骁武卫将士在前开道,驱除拥挤的人群,无论公卿还是百姓纷纷躲避,一时间鸡飞狗跳。

而骁武卫中间的那年轻人斜依马背,着华贵耀眼的金丝云纹锦红袍,束九排鎏金方带,脚踩芙蓉牡丹皂靴,侧戴着不伦不类的青扎巾,俊朗面容红晕靡靡,正拿着不知是何质地的黑葫芦大口大口灌着酒,由得酒水沿着袍袖流进内衬,也丝毫不问。

杨绍方醉眼迷蒙,一面喝着酒,一面还不时将洒出的酒水弹向路边的百姓,虽然所到之处一片阴云压顶,但不可否认,这年轻人真有些风流倜傥。

他们声势浩大的又走了一段,忽然从路边冲出一位花甲老者,他颤巍巍缩身跪在道路中间,哭诉道“太子殿下,您醒一醒吧!为了太昌城父老,也为大祁苍生,您睁开眼看一看吧!”

有此榜样,旁边的百姓们顿时跪倒一片,口中皆高呼此类言语。

太子贤名在外,于此刻彰显的淋漓尽致。

杨绍方心道“莫非我乖戾的这些时日已经传遍了京城?”

虽然于心不忍,但他还是装作暴怒,将那黑葫芦狠狠砸在老者面前,随着金玉崩裂的暴响,四周哀求顿止。

杨绍方摇摇晃晃坐直身体,向骁武卫军士挥挥手,“去,把那不知死活的人赶走!”

“殿下不可啊!”

又是一片哭喊。

此处的动静引来了更多的人,很快朝天街便被堵塞的密不透风,百姓们纷纷跪地央求。

这时,人群中忽然又闪出一位老者,他着玄色金丝锦袍,腰悬鲨皮红缨络长剑,身形健硕魁梧,没有丝毫龙钟老态。

骁武卫将士见了此人都惊愕不已,那老者手扶剑柄,龙骧虎步上前。

他每走一步,骁武卫便退开一分,来自毕生积攒的杀伐之气令人不自觉的畏惧。

杨绍方探出身去,眯起眼睛,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