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高句丽事议(2 / 2)

大唐贞观一书生 张围 3708 字 2019-08-12

意思呢?”

“臣以为。”房玄龄拱手说着,“臣以为倭国的作为算不算侵袭高句丽确实要看高句丽王说的算,新罗与百济早年间向中原也有进贡,但是这个进贡早在暴隋的中原大乱开始之际就断了,大唐立足中原以来也没有进贡,陛下也没有承认新罗与百济的地位,所以正如顾青说的那样,倭国的作为算不算侵袭高句丽,确实要看高句丽王想不想追究这件事。”

老师终究是老师,房玄龄的不偏不倚的一番话说出朝中立刻有人信服的点头,顾青倒也觉得巴不得倭国和高句丽早点打起来,渊盖苏文打下了新罗是高句丽王得了一个便宜,高句丽王那小子想要收复新罗就要收民心,也就是在高句丽王眼中倭国就是侵袭了高句丽,找倭国讨债是应该的。&a;lt;i&a;gt;&a;lt;/i&a;gt;

但是这个由头不能是大唐发起,大唐要站在绝对正确与正义的一方,要讨债你高句丽王去讨去,别拉上大唐。

李二听着这话,也明白了这件事情的原委,看向岑文本的不动神色,想着房玄龄的言外之意一下就明白了,高句丽必须向倭国讨债,这件事当初岑文本递来的奏报上写的一清二楚,也和房玄龄议论过,高句丽王是希望讨债的。

所谓三请四推,对于这件事大唐不能主动,而是要高句丽王主动。

岑文本想着顾青之前说过要倭国给高句丽一个天价的赔付,自己一直没有开口,大唐若是主动让倭国赔付给高句丽这样就有了强抢之嫌,也正如房玄龄所说的,这件事大唐要站在绝对正确的一方,错事就让高句丽与倭国去做行了,大唐不能做强盗不然会让后人有想法,大唐的历史要在正义的一方,那些证治(防和谐)的阴谋李二私下里和朝中能信任的重臣计较几番就好了。

在外大唐要做出一个正确上国的样子,早在几天前李二与房玄龄之间私底下对倭国与高句丽的事情早就已经做好的准备,这就是强国对弱国的政治,李二这只狼早就已经披上了羊皮。

接下来就是封赏了,顾青听的云里雾里,自己好像还是县候,尚书令还是尚书令,就是增加的一个朝议郎。

李勣成了辅国大将军,侯君集被封为太子少保。

苏定方被封为忠武将军,一个荣誉的虚衔。

程处默给封为羽林卫中郎将。

李泰与李恪只是给了虚衔。

反倒是上官仪成了中书省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