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行(九)(1 / 3)

后汉长夜 十年卧雪 3319 字 2022-03-22

,后汉长夜

潼关打得如火如荼,邺城的梁祯,也没有闲着。风疾未愈,他便召华歆入太师府,与自己相见。两人要谈的,正是等潼关战事明朗之后,梁祯该如何称公之事。

梁祯早在五六年前,即董昭第一次劝自己称公的时候,就开始刻意“栽培”华歆了。因为正如黑齿影寒所言,荀彧就像那长江,表面风平浪静,但内里的能量,无人可以预估。因此,被用来取代荀彧的人,也是一定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换句话说,叫必须具备一定的根基。否则,是断然压服不了,荀彧旧日的同僚故吏,以主持尚书台的运作的。

因此,梁祯培育华歆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入职尚书台,成为尚书令荀彧的副手,这样一来,华歆才能在尚书台中,培育出自己的势力,以免待到荀彧离去之后,他就会立刻被面服心不服的尚书台众人给架空。

而第二步,则是拜华歆为豫州刺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也足够华歆这种能臣,在地方上培育自己的势力了。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日后,当华歆依照梁祯的暗示,以尚书台的名义,颁布一道公文,或是向地方征求意见时,不至于地方上无人响应,以堕了华歆的威严。

第三步,则是让华歆暂领太师府主薄一职。可别看这主薄的衔头不大,但太师府中的曹暑配置,可是跟尚书台一模一样的,其职能亦是相差无几。因此,只要华歆在太师府中,能够出色地协调太师府各曹的运转,那日后当他成为尚书令时,处理军国政务时,亦能做到不慌不忙,不偏不离。

这三步下来,时间便也来到了建安十五年的冬天,也就是梁琼所部跟黑齿影寒部成功汇合,准备跟关中十将在渭南一决雌雄的时候。

“当初,梁护军派徐、贾二将渡蒲坂津,在西岸筑城,并称之为梁公垒。此事,军中皆以知晓,故歆以为,护军之意,亦是赞同太师称公的。”

华歆所说的,是一句绝对正确,但却用处不大的话,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黑齿影寒那封军书中,所述的表面意思。但作为一朝太师,梁祯所需要的,想来就不是部属们表面的言辞,而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不过,梁祯也不指望,华歆能够正确地推断出黑齿影寒的真实想法,于是便转而询问华歆更为熟悉的颍川荀氏,对此的表态:“荀氏,是何态度?”

“公达之意,荀氏依旧忠于太师。只惜文若十分固执。”

梁祯听罢,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伤感。因为荀彧给他的感觉,是理想的,而荀氏则明显要务实得多——当他们意识到,家主已经不能继续替家族争取更多的利益,反而还会做出对家族有损的事情时,他们便已经开始,跟自己的家主做切割。

要是哪一天,自己的部下们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给他们争取更多利益的时候,那他们会不会也像荀家跟荀彧做切割一样,跟自己做切割呢?

“梁公垒。”梁祯背着双手,围着公厅转了一整个圈,“梁公垒~!”

华歆的耳朵,素来是一等一的灵,因此他

一听便知道,梁祯心中其实还没有做好抛舍荀彧的准备,或许应该说,是梁太师还尚未想明白,当荀彧离自己而去以后,他是否有这个能耐,压住那中牟、邺城中,那些蠢蠢欲动的世家大族。因为这工作,此前一直是荀彧在做的。

但梁祯是否想明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对于那些舍命跟随梁祯的人来说,当梁祯能够不断允诺他们巨大利益的时候,他们便会死心塌地地追随梁祯,可一旦有一天,梁祯不能满足他们了,那他们背叛起梁祯的时候,可也是不带一点儿犹豫的。

因此,梁祯只好被动或主动地向前走,至于这前面是风光万丈的至尊之位,还是令人粉碎碎骨的幽深之崖,这就不得而知了。

“子鱼,开始准备吧。一旦潼关传来捷报,便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