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招降(1 / 3)

扶州州衙,正堂。

作为主帅的杨错端坐主位。

以杨天佑为首的军中将领,及以崔佑甫为首的主要文吏,分列于堂内左右两侧。

龙州、扶州攻防战算是告一段落,原本以为能够稍歇个一段时间,借以休养生息。

但这个“美好的愿望”随着盏茶工夫前建宁王派人送来的急件,如泡沫一般随风消散。

建宁王在急件中提到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大唐九路节度使已经集合完毕,正浩浩荡荡开赴河北。为了保卫兵力空虚的长安及长安以西的安全,朝廷下诏,命杨错回师兰州,防备吐蕃进犯。

第二件事,仿佛是知道了朝廷在西面的兵力不足,吐蕃蠢蠢欲动,似乎有意集中三州之军力,进攻金城郡。而前哨战已经打响,河西走廊有被切断的危险。

“吐蕃究竟是作何打算?”崔佑甫疑惑不定地说道,“偏偏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兵,究竟是准备进攻河西,还是我陇右?”

崔佑甫所提的问题,也正是杨错最为费解的地方。

吐蕃实力虽说是强,但还不至于说强到能够同时对河西和陇右发起全力攻击的地步。

而且吐蕃进攻的位置又是河西与西域结合部,这与兰州相距较远。果真是两面同时进击,一旦其中一路受挫,另一路救援都来不及。

所以,很大程度上攻,两路中必是一路为“实”,一路为“虚”。

关键就在于,到底哪一路是“实”!

“大哥,您怎么看?”杨天佑寻思了良久,也未能理出头绪。

“无论对方意图是什么?我军已没有南下的可能。为了朝廷的安危,防止吐蕃长驱直入,不得不选择北上,返回金城郡。”

杨错本来还有些踌躇,现在当机立断,决定回师兰州。

“大哥之言,是也。”杨天佑紧接着问道,“此地防务又该如何?扶州北连陇右,南接剑南,是我军门户,必须派一员大将镇守。”

杨错扫视全场,目光落在了李晟的身上。

在近四倍的剑南军的围攻之下,李晟率领一批新兵坚守城池不破,便足见其治军之能,尤其是他面对敌军诈城时的沉着冷静,更是让人击节叫好!

由李晟镇守扶州,只要能有相当数量的士卒,当可保扶州固若金汤。

“李将军……”杨错刚开口。

李晟便出列:“末将在。”

“扶州,交给你了。”

“请大帅放心,有末将在,定叫逆贼不敢正觑此地。”

“好!”

杨错捧起刺史大印,以及调兵用的虎符。

李晟上前,恭敬地接过。

“大帅准备何时动身返回兰州?”一直沉默未语的曲环突然出声询问。

“宜早不宜迟,明日午时之前!”

议事完毕,杨天佑与曲环等人去筹备回师扶州一事。

而杨错则在崔佑甫的引领下前刺史府的一处偏院。

严越卿之父严武正是被软禁在此处。

时至今日,严武居然还尚未归顺,前段时间严波亲笔手书的劝降信都没能将其劝服,这倒是着实有些出乎杨错的意料之外。

按照严越卿的说法,严武是一个至孝之人,实在没理由会拒绝严波的劝降。

也正因如此,一到扶州,严越卿便前往其父被禁之处,希望能够亲自将父亲劝服。

但两个多时辰过去了,严越卿居然还未有回报。

看来情况不太妙……

软禁严武的院落颇为雅致,且环境清幽,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进到院中后,杨错让崔佑甫去处理自己的事情,随即寻着声音举步来到一间房前。

房门并未关闭,杨错一眼就看到曾与我有几面之缘的严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