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遇刺(1 / 3)

一则令人震惊至极的消息传回兰州。

前往梓州主持祭奠仪式的张献诚遇刺身亡!

但具体如何遇刺,被谁行刺等一应细节,目前尚无法得知。

张献诚的暴死,对大唐而言,恐怕是一个不利的消息!

兰州,节度使府议事厅。

“张献诚身死,山南西道和剑南东川道必然大乱。张献诚生有四个儿子,长子张佶和次子张信都早逝,三子张位是前妻崔氏所生,性情懦弱;四子张任,是后妻李氏所生。张献诚亡故之后,继嗣之事必生异端。”

“山南西道各方势力,以张、梁为首。以梁崇义为人,必会扶持年幼的张任。但张任仅是十岁的孩童,如何能担当得起两道的重任,故而山南西道有志之士必会扶持张位。如此一来,山南西道必有内乱。”

熟悉山南西道内部情况的李泌,仔细分析。

杨错眉头微皱:“朝廷就不打算派员前往山南西道和剑南东川道担当重任?”

李倓摇了摇头道:“朝廷目前是有心无力,朔方军正在怀州和叛军大战,与大局而言,最重要的是稳定。”

众人不由得轻叹了一声。

“山南西道之乱,于我而言,恐非善事!”第五琦忽然沉声说道。

第五琦原先在朝廷任职,但因为改钱掠民之事,被贬忠州刺史。

杨错听说此事后,上书朝廷把他召来陇右,担任幕僚。

“确是如此!”李泌点点头,面上呈现出从来未有沉肃之色,“我担心,张献诚遇刺之事恐怕还别有阴谋!”

“阴谋?”杨炎眉头一挑,疑惑地询问道,“有何阴谋?”

“自得悉张献诚遇刺消息这两日来,我一直在思索……究竟是何人行刺?目的又何在?”李泌表情沉肃地说道。

“先生以为哪几方有行刺可能?”杨炎略一思索,点了点头,追问道。

“依我之见,至少三方有此可能……”

李泌拧眉分析说道,“其一为郭氏遗臣。郭英乂虽多行不义,但在剑南毕竟待了那么长时间,而今虽然覆亡,恐怕仍不免有死忠之臣遗留在野。”

“山南军曾在成都府中大肆屠戮,如果有死忠及无辜被戮的成都府宗族残余族人借行刺寻仇,也是常理之中!”

“这其二,便是吐蕃。”

“吐蕃虽然在征伐象雄兵,但是其势力已成。虽然象雄兵能得逞一时,将来说不定会覆亡。有鉴于剑南西道节度使与我们的配合进攻,对他们的威胁,吐蕃或许会采取行动。”

“而吐蕃要化解此局,最佳办法莫过于大帅与张献诚反目相斗,他便可坐收渔人之利。先前吐蕃提出让张献诚去吐蕃议和,正是出于此目的。”

“从这两月的情形看来,张献诚似也识破了吐蕃之谋。既然分化不成,吐蕃也有可能退而求其次,通过行刺张献诚使山南西道大乱,进而造成大唐内部更大的乱局。”

“这第三种可能,便是出自山南西道内部。”

“我听说因梁崇义累战累败、大损山南军战力的缘故,张献诚对其不满,转而对张献甫、张献恭倚重非常,导致两方日益恶劣。以我对梁崇义的了解,他必不甘心张献甫得势、自己失势。定会想尽办法扭转局势,一个不好,此人就会剑走偏锋,做出刺杀张献诚、让张任继位的选择。”

“恩!”

杨错点点头,轻应了一声。

李泌的分析全面而仔细,几乎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计算了进去。

“在这三方中,山南西道内部的可能应当不大。梁崇义与张献诚之间关系,还远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将军之言在理!”李泌点点头。接着说道,“吐蕃一方的可能也不大。吐蕃与梓州毕竟相隔甚远。纵然其有心,也未必能够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