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蠢蠢欲动(1 / 3)

“此次奉诏讨逆,小王将与诸公同心协力,共戮逆贼史朝义。”说到这里,杨错突然将面孔一板,厉声说道,“若谁人心存异念,制肘大军征战,也休怪本王反手无情。”

说这话时,杨错流露出的杀意,是毫不含糊的。

拥有持节之权的杨错,在战时可以自行斩杀两千石以下的官员。

“不敢有违将令!”近百名官员齐声应道。

“好!”

接下来,杨错就战时的一些具体安排一一做了部署,其中尤为强调了民心安定和粮草辆重地供应问题。

在防务问题上,除了由齐王李倓驻守金城郡总揽全局外,还安排了马燧领军万人镇守广武郡,与屯驻狄道郡的李晟一南一北,形成作为对吐蕃方向的防御。

杨天佑协助李倓,随时应付陇右河西的问题。

大唐宝应元年八月初三日,辰巳之交。

由杨错亲自主持了祭天仪式之后,六万大军刀如山、枪如林,浩浩荡荡自陕县往东,开始攻击渑池。

雄浑激昂的号角声冲天而起,悠长地回荡在天际之间。

与此同时,仆固怀恩领军两万五千余人出虢州,与杨错这五万大军成钳状,对渑池形成包夹之势。

在淮南,李光弼同样也在完成了祭天仪式后,会同李忠臣所辖淮西军,开始渡淮北上,进攻徐州彭城。

两边都是约定好的时间,为的是尽量做到齐头并进,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消息一经传出,天下震动!

规模空前的平叛之战终拉开了序幕。

恒州,真定。

“开战了,开战了!父亲,开战了……”张惟岳急步匆匆迈入恒州刺史府,一路高呼着朝议事厅而来。

“臭小子,大呼小叫什么?”

正与亲信商议要事的恒州刺史张忠志皱了皱眉头,略有些不满地看着自己的二儿子,沉声说道,“时常让你跟高僧去学一学修心养性的本事,你却总是当成耳边风。耐不住性子,怎么做的大事?”

张忠志四十四岁,相貌儒雅,颇似一个饱学的儒士。

初见面的人,根本不会想到眼前这大儒模样的人,居然是以心机诡变和勇猛善战著称的恒州刺史张忠志。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反唐,张忠志逃回范阳,被安禄山收为养子。

不久,他率十八骑奔赴太原,劫持太原尹杨光翙,追兵万余人不敢追逼,而后屯兵土门关,扼守井陉口。

在伪燕军之中,张忠志和田承嗣齐名。

张忠志有三个儿子,长子张惟诚谦厚好书,秉性谦厚,深得众心,本是张忠志理想的继承人人选。

但恰恰是因为张惟诚这个性子,他对节度使一职父死子继相当抵触,死活不肯接受继承人的位置。饱读圣贤书的他,认为那是僭越之举。

三子张惟简虽然不像长子那样谦厚,但也坚决不同意父死子继的做法。这相当于割据,是对大唐的不忠。

对这两个儿子,张忠志真是五味杂陈。虽然不喜欢他们的态度,但作为老父亲又感到些许欣慰,最后只能随他们去了。

次子张惟岳虽然不乏聪颖,但性情过于急噪,资质也和他的兄弟相差甚远。

因而,张忠志平日对张惟岳要求相当严格。

此刻挨了训候,张惟岳也不敢反口,只能乖乖的低下头来,做出一副受教的模样,心中却不大以为然。

“哎……!”以张忠志心机之深,如何不知儿子心中真实的想法,无奈地暗叹一口气后,“到底怎么回事?什么开战了?”

见逃脱了一顿训话,张惟岳精神一振,急声说道:“父亲,唐廷与史朝义开战了,而且是全面开战!”

“哦?!”虽然先前已经猜到了些什么,但当张惟岳将事情道明后,张忠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