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唐议和(1 / 3)

广德元年六月,中原战局呈现出奇妙的态势。

一面是史朝义正努力与朝廷议和,另一面杨错、李光弼却与周子俊、李春在中原大地上打得不可开交。

面对杨错和李光弼近七万大军,从东、西两面发起的猛攻,周子俊、李春携手进行的抵抗异乎寻常的坚韧。

杨错的主攻方向自然是许州,一旦夺下许州就意味着对洛阳形成了三面包围,到那个时候位于洛阳的唐廷,就不得不考虑一件事——撤往河北。

李光弼大军主攻方向,则是宋州。

宋州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不但是汴州、滑州的门户,更直接深入到河南道的中心腹地。由宋州向东北,就是浑州、兖州;向西北,则是汴州、滑州、曹州等地。

如果能拿下宋州,则无异于往叛军的心脏部位插入一把尖刀。

失去了宋州,就意味着叛军在中原地带失去了屏障。

同时,对时下的唐军而言,攻克宋州可以完成两路平叛大军的会师,并使得唐军夺下的都畿道、河南道的地方连成一片。

正因为许州和宋州如此重要,才使得双方的攻防之战变得激烈异常。

李春在宋州迎战李光弼,周子俊在许州迎战杨错。

叛军将兵力和辎重集中于几座城防坚固城池,态度相当坚决地实施固守,把两个地方营造得如同一只铁背乌龟一般。

此外,薛忠义的骑兵负责左右策应周子俊、李春。

应该说,这一战略是相当不错的——扬长避短,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叛军士气低落的软肋。

六月十四日,在攻克襄城之后,杨错领军在长社遭遇了更为坚决的抵抗,一时间陷入僵持之中。

与此同时,李光弼的大军也在攻克砀县后,被李春挡在了下邑县。

郝玭统领的风骑军与薛忠义统领的叛军骑兵前后激战了两场,双方都付出了数百骑的伤亡,见无法占到什么便宜。

两人都选择了避免无谓地消耗战。

与许州和宋州暂时的相持形成鲜明对比,李忠臣对河南道东北部的进攻却非常顺利。

在侯仲庄的配合下,李忠臣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攻克了百姓已经迁徙一空的北海、即墨两郡。又在平卢军节度使侯希逸的协助下,顺势夺下莱州和登州。

北撤的徐璜玉,直接地放弃了对这些地区的争夺,转而依托齐州和淄州展开防御,暂时跟李忠臣还没有发生正面冲突。

夕阳西下,晚风裹挟着浓郁地血腥气息,飘散向远方。

围绕长社的攻防之战又告了一段落。

城内、城外的双方士卒悄然收敛着同伴的尸身,清理着城头和战场。

长社城外的唐军大营,中军帅帐内。

“大帅,周子俊的防守还真够坚韧的。”李泌整理完今日攻城的情况,将简书送到杨错跟前,笑着说道。

迅速将简书浏览了一遍,杨错点头应道:“是啊!想要靠强攻拿下长社,恐怕得把咱们这两万兵马全部赔进去。”

“连续征战了六个多月,大军已经疲惫不堪,十成战力也就只能发挥出七成左右。而且其中至少有两成还是依靠高昂的士气撑起来。”李泌轻叹说道,“陛下要求在八月初结束第一阶段战争的决定,确实很正确。”

“打到现在,拼得就是也就是毅力和粮草。”杨错放下手中简书,点了点头。

“史朝义在徐州等地坚壁清野的做法。不但毒辣,效果也相当不错。”

听杨错提到粮草,李泌不禁皱眉道,“战前估计,以我军的存粮至少能够维持平叛战事到明年五、六月份,没想到被史朝义这么一搞,居然连今年的八月份都撑不下去。再这么拖耗下去,咱们也能把史朝义拖垮了!”

对李泌的话,杨错深感认同。

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