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家族投机(1 / 3)

三日后,代宗皇帝再次召见武就,告之欲拜其为恒州别驾,担任李宝臣政务上的第一佐官。

“臣自知才德疏浅,不足以担此重任。恒州才德胜臣者,不胜凡几,还请大将军收回成命,另择贤明!”武就连连摆手,力辞道。

“哦?”代宗皇帝略感诧异地看了看武就,倒也没有强求,“广成可否举荐一二?”

“饶阳太守卫常宁,前定州刺史谷从政才德皆十倍于臣!”武就恳切地说道。

代宗皇帝点了点头,表示会考虑武就地举荐,看他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赞赏。

事后,代宗皇帝对杨错说道,他已完全相信有关武元衡的传言,以武就的为人,是绝对不会刻意散布流言为自己的儿子扬名。

来到长安的第十日,武就动身返回恒州。

代宗皇帝下诏正式拜李宝臣为正式拜杨旭武检校礼部尚书、成德节度使、赵国公,并赐铁券。

刺史印绶及成德军节度使印绶,一并由武就携回恒州。

下旨:饶阳太守卫常宁拜为恒州别驾;谷从政拜为定州别驾;武就擢升饶阳太守等。

待武就抵达太原府时,留镇灵州的李宝正(杨武戎)将会携被囚多月的王武俊,往东与其会合,一同返回恒州。

李宝正此次返回恒州,主要是为了祭奠杨家先人。

在他离开期间,朔方骑兵将由骑兵大将莫辛统掌。

广德二年正月下旬,代宗皇帝正式答复张献武——必须斩杀梁训、郭肃等弑杀张位的首恶,则准其入朝觐见皇帝。

此后,张献武没有任何回讯。

三月上旬,侯仲庄统扬州水军楼船三十艘,斗舰一百三十艘,蒙冲三百艘,进抵忠州的临江,开始巡防巴东水域直接对张献武形成震慑。

广德二年三月的时候,乍暖还寒的春风吹绿了江淮大地,盎然生机重回人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一年一度的春耕要开始了。

什么都可以错过,农时错不得,错过了节令,百姓一年的收成就会没有着落。

从江南、荆南至淮南、荆北,再到淮北,数百万百姓投入到农耕之中。

经过多番的努力,南迁至楚州等州县的百姓,在去岁末今年初时有了一定的回流,大约有六万人陆陆续续地返回了徐州和泗州等地。

加上原先未及迁徙的百姓,徐州目前的人丁勉强能够保持在二十万上下,虽然与北伐之前的六十万人不能比,但终归有了个好开端。

身为淮西节度使李忠臣首席佐官的萧复,历任郡丞、刺史,政务才能极为出色,经验丰富。

由他统筹安排,徐州各郡县百姓先是在驻军的协助下,利用去年年末的两个月对灌溉的河渠进行了翻修。

进入新的一年,又对荒芜土地进行大力整治。

同时,江南各州县又了大批种子和农具,以及百余头耕牛。

只要不出意外,徐州这二十万百姓今年应该可以完成自给。

如果今天的秋收良好,看到希望的其他百姓也就会陆续回流。

毕竟,他乡还是不比故土。

相比起徐州,淄州、青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

大唐掌控下的青州和淄州,人丁在史朝义的霍霍下也仅只六万人,甚至北海、临淄两郡更是百里难见人烟。

南迁的百姓或许是被连续两年的饥荒吓怕了,又或是苦于承受经年累月地战事,根本不愿意回到贫瘠又毗邻前线的青州。

青州并不是真正的贫瘠,只是受到源源不断的战争破坏,农商盐铁皆废。

恢复青州和淄州元气,任重而道远。

此外,屯扎在中原各州县的驻军,分别在贾耽、李忠臣、哥舒曜等人主持下,利用荒芜的田地展开军屯。忙时屯田、闲时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