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何出此言?你们自己看(1 / 3)

当然不是。

秦小满连忙摇头,他关切地问。

“唐叔,你才睡了不到一个时辰,何出此言?”

睡糊涂了还是身体不适?

都说医者不自医。

正当他打算给唐叔请个大夫来看看时,就见唐叔一个箭步走到书桌前。

看到研磨掉小半块的砚台,依旧满脸诧异之色。

“公子,你真的写完了?”

“不就是五十首诗,手到擒来。”

秦小满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他更关心唐叔。

“唐叔,你真的没问题吗?”

“公子何出此言?”

唐参拿起最上方的一页纸,试图对着烛光,看一眼遗留的痕迹。

然而,如今这些纸并不像以往董氏所制的纸一样薄而透。

他看了半晌,也只能看到一个“月”和“关”字。

但总归是有字的。

说明公子确实不是胡说,是真的不到一个时辰,写完了五十首诗。

“哦!我懂了,唐叔你是担心我作不出来诗,你放心,剑南道第一大诗人这个名号,我既然恬不知耻地接受了,一定不会辱没了它。”

秦小满话音刚落。

肚皮开始打鼓。

他也没再管站在桌边的唐叔。

朝帐外走去。

“今日的晚膳还没送到?实在不行只能去老乡家蹭饭了。”

“……”

唐参静静地站在桌前,望着在帐篷门口不停打转的公子。

实在无法将眼前这个作诗如吃饭般理所应当的公子,与当初那个不学无术的草包联系起来。

写一首诗、十首诗,可以称作大诗人。

能出诗集者,古来今往也没有谁。

在整个大乾恐怕也是首位。

“诗出百首,谁与争锋。”

唐参一下子有了底气。

“晚膳啊晚膳,你再不来我真得去老乡家蹭饭吃了。”

秦小满还在外面来回踱步。

唐参走出去,看了一眼雨后能行的山路,顺势开口。

“公子,不如我们回城,可以早些遇到送膳的人。”

“啊?这就走了吗?”

秦小满惊喜不定地问。

他还以为要在山上再留七日呢。

他看了一眼逐渐建设完成的山头,还是更怀念柔软的大床,毫不犹豫地一挥手。

“来人,收拾东西,咱们任务完成,打道回府咯!”

……

铛铛铛!

斗转星移。

天府书院里的晨钟沉鸣。

天刚蒙蒙亮,书院里每间课堂里的晨读声,已不绝于耳。

晨读并非强制性,而是靠自律。

路过的先生看到这一幕,有的欣慰一笑,有的止不住调侃。

“距离才子排名比试仅剩五日,这些评级乙、丙的才想起来临时抱佛脚,他们何苦为难自己?”

“他们评级高了,回家好吃喝玩乐讨赏,为了目标而努力,何谈为难?”

“顾兄,你的得意门生胡大才子昨日写的那篇《论民为何》我看了,文采斐然,他日定成大器。”

才子?

大器?

年近四十、留着两撇山羊胡的顾士元,表面上笑着颔首,暗中却心生鄙夷。

胡德适为一个青楼女子,收了董家三千两。

不像他一般,只为心中所爱的诗画折腰。

此人这一生栽在了女人身上,还能成何大器?

闲谈间。

成群的先生,来到院长所在的大堂平时集会的座位落座。

在看到知章先生与院长并肩而入,纷纷禁声,肃容以对。

两位正副院长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