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1 / 1)

“你用力,用力点儿!”

“再用力怕你受不了,都咬牙切齿了,你不难受,我看着难受……”

“不行,不行,胖了这么多,再不裹紧点儿,我都生怕出去见人。”

姜雨桐双手扶着床杆,娥眉紧蹙,紧咬牙关。

李韫拿着一抹裹布,用力往她胸前勒。

明明圆圆的,大大的,非得将它裹成扁扁的,看着老遭罪了!

“腰也裹一下,屁股也得裹一下……”

“行了你,要将自己裹成‘木乃伊’啊?”

“何为木乃伊?”

“反正就是不行,身宽体胖,顺其自然即可,裹得这么紧,你不呼吸了?”

李韫摇了摇头,这女人对自己狠起来,还真是没有下限。

不过这俏王妃,还真是丰满了不少,以现在的容量,生三胞胎估计都能喂饱。

“从明日起,我要持斋把素,不食一滴荤腥!”

“行……”

“我每日只吃一顿饭!”

“你开心就好……”

“我还要禁欲!”

“当然……当然不行!”

李韫坚决反对!

在古代夜生活那么单调,除了夫妻间的那点事儿,还能找什么乐子?

“那我可管不着,总之,在我未能瘦身之前,我是不会岔开腿的!”

她信誓旦旦,自信满满。

李韫笑而不语了。

要问男人跟女人,哪个更好色,答案肯定是女人。

禁欲个十天八天,看谁心里先痒痒。

……

换了装之后,二人便同乘马车,到铺子里“上班”。

李韫也确实有一段时间没去过粮品铺子了,正好去看看。

“对了,我给你看个好东西。”

车内,姜雨桐将手伸进袖中,捣鼓了半天,取出一颗圆滚滚,浅黄色的东西,呈现在李韫眼前。

“马铃薯!”

李韫惊呼,赶忙拿过马铃薯,打量了好一会儿,才确定这是真的。

“你……是从胡商手里买的?”他不可思议地问。

“不是。”

姜雨桐摇头说道:“这段日子,我将燕州城里的胡商都问遍了,他们都不知这‘马铃薯’是何物;

然而就在前些日子,我的商队在转运一批药材来时,偶然带了一筐此物,我觉得它与你先前所描述的‘马铃薯’有些相似,便顺手带了一颗来给你瞧瞧了;

我们岐国管它叫做‘地豆’。”

“它就是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也叫地豆!”

李韫哈哈大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你们岐国早就有此物了,这可是好东西啊!”

“可不见得!”

姜雨桐摇头问道:“你知道在我们岐国,这些‘地豆’是拿来干嘛的么?”

“该不会是喂猪?”

“错!猪都不吃,是将它拿来炼制毒药的!”

姜雨桐郑重说道:“地豆发芽过后,含有剧毒,人若大量食用,会导致搅肠而亡!”

李韫微微一愣,发芽的土豆有毒,这还真是生活常识。

“它若不发芽,将会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

“管它发不发芽呢,反正我们岐人都认为它有毒,除了医馆偶尔会拿些来提炼毒素外,普通人根本就不会去碰。”

瞧瞧,这就是知识差异了吧?

其实螃蟹早就有了,缺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李韫就来当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待会儿到了妙春堂,将所有马铃薯都拿来,咱们会家刨个坑,将它们往里头一丢,两三个月后便能得到一整窝,到时候,我用它来炸薯条,炸薯片,洋芋泥,洋芋饭……”

李韫咽了咽口水,想想都觉得嘴馋!

土豆这种东西,是除粮食外,第二大战略物资,只要能大批种植它,流民的生计,军队口粮,全都不在话下!

“你就不怕被毒死……”

“爱妃可得盼点儿好的,本王若被毒死了,你不成寡妇了?”

……

二人来到铺子后,就各忙各的去了。

李韫让账房先生徐松,将近两个月粮品铺子的账本拿来,沏上一杯热茶,细细查起账来。

这越看眉头便皱得越紧。

“怎么食盐分销的流水少了这么多?”

食盐生意分为三大板块儿——

第一种是零售,就是卖给燕州城的百姓们;

第二种是分销,就是批发给北燕各盐贩子们;

第三种是走私,通过姜雨桐的渠道,走私到岐国,以及与戎商胡克图走私到戎国;

这三大板块儿,走私肯定利润最高,因为数量巨大,且不用缴纳商税;

而零售的利润最低,毕竟燕州本地百姓有限,食盐这种东西一斤也可以吃好久;

分销批发的利润,介于走私与零售之间。主要是李韫的精盐确实好,盐贩子们都愿意来他这里采购。

采购的盐贩子多了,利润自然也相当可观,以往一个月批发流水能在三万两左右,而通过近期的账本上看,却已不足万两。

怎么回事!

老子的钱呢!

“老板……本地盐贩子的渠道,大部分都被岐国盐商给占了,所以咱铺子批发的流水才越来越低。”

徐松叹气解释。

听到“岐国盐商”这四个字,李韫的眉头稍稍松懈了几分。

盐这种东西,利润非常之大,北燕割让岐国后,肯定会有商人来哄抢这块肥肉。

岐国盐商挤走本地盐商,说意外也不意外。

“咱们的盐这么好,岐国盐商打咱家店铺的主意?”李韫问道。

“有啊,隔三岔五便会来询问,但都被我给轰走了。”

徐松叹道:“这些岐国盐商,心实在太黑了,价格压得低不说,还想吃掉咱们整条渠道!”

“哼!”

李韫重重合上账本,问道:“他们就没来闹事么?”

“反正一次比一次恶劣,带的人也一次比一次多。”

徐松说道:“小的知道王爷您喜欢低调行事,也就没告诉他这家铺子是您的产业……”

李韫从来就不打算将自己卖盐这事儿当成秘密。

换句话说,自己的盐那么好,总有一天会引起盐商,甚至官府的注意。

他堂堂一个藩王,圈点儿田地,卖点儿食盐,又怎么了?

就是千万别有不长眼的,来找自己麻烦!

食盐这块蛋糕,他要吃,谁也动不了!

“哟,徐先生,你们这铺子的大东家,今日终于是来了啊?”

一个体胖腰圆,长得油头粉面的中年男人,领着五个壮汉,大摇大摆走进粮品铺子。

刚还说千万别来不长眼的,这不,恰巧就来了一个。

岐国盐商,范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