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潘帕风云(三)(2 / 3)

行为有些惹人忌讳,裴大德上尉还想继续上进,故不敢造次。

但是,正规军动不了,不代表就没有变通的办法了!事实上,北巴塔哥尼亚地区面积辽阔,县份众多,人口也不算太少,因此从中临时征募一些有战斗经验的民兵集结起来,然后统一运往牛庄、银海一带登陆,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要知道,只要各县保安团没有正式集结,那么那些民兵严格意义上来说就仍是农民,而不是军人。而既然他们是农民,那么当然可以接受别人的雇佣挣钱了!因此,裴大德上尉在想了很久后,最终下定决心找来了两位名叫蔡祖、蔡道的年轻人,让他们统一带领定难、芦阳二县的民兵六百人(每个县出兵三百),乘坐72吨级内河/近海通用型小火轮,前往银海港一带上岸,然后与当地人取得联系,设法与他们签订一份安保雇佣协议,以便能够名正言顺地插手潘帕平原上的事情。

蔡祖、蔡道二人正是北巴塔哥尼亚地区副专员蔡华泽的三子和四子,一个在定难县经营牧场,一个在芦阳县经营果园,也算是当地的头面人物了,更是陆军部名册上的预备役中尉,正儿八经的民兵军官。

裴大德上尉明确告诉他俩,此去不要在银海港多做逗留,那里目前还算安,而是要主动深入内陆地区的牛栏山乡、牛首乡、获牛乡一带,保护在那儿从事各项工作的东岸国民,同时顺便搜索一下西班牙人设在草原上的军事哨所(其实就相当于临时兵站),看看有没有机会拔掉。因为万一今后西班牙人想明白了,开始以这些军事哨所为基础扩建为垦殖村庄,那么麻烦就大了,还是优先打掉的好。

当然裴大德上尉也指出,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或非常好的机会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对这些哨所动手,避免引起较为惨重的伤亡,因为那样可能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外交事件,给政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过裴大德也另外暗示,“小规模的摩擦”、“不甚严重的伤亡”都是可以接受的,这种事情双方都不会太过在意。

交代完这些后,裴大德又做主从上述两县的武器库内拨了一些枪支弹药给这六百人装备上了,嘱咐他们到了银海、牛庄等地后找当地商民“报销”,相比不是什么难事。如此叮嘱再三后,裴大德便打发蔡祖、蔡道二人带着介绍信和命令文书,分头去上述两县征募士兵了。而在征募了六百余人后,两人也没有耽搁,分成多艘内河运输公司的小火轮离开了定难港和芦阳岛,最终于1676年1月31日抵达了银海港,可谓神速。

当地商民对于这几百个穿着各自便服却挎着刀枪的人的到来先是一愣,待搞清楚状况后立刻喜出望外。当天下午,马德普拉塔新城东岸聚居区内声望最高的十来个人便坐在一起开了会,只两个小时便筹集了超过二万元的钱粮物资(这个时候也没人再吝啬了),然后交到了蔡祖、蔡道二人手中,算是第一笔军需物资和雇佣费用。

与此同时,他们也派人去其余几个定居点联络,与当地的头面人物商讨,重点就是这支民兵部队的部属、物资和军费的分配以及驱赶、打击西班牙人的计划。可以预计的是,如今饱受西班牙人欺负——西班牙骑兵现在行事可谓越来越过分,他们不断在各个定居点外逡巡,切断了捕牛人出售野牛、补给休息的路线,这几乎动摇了东岸人在潘帕平原上的经济基础——的各定居点人民,肯定不会再善财难舍了,一定会千方百计给蔡家兄弟率领的部队方面,以便让他们能够给西班牙人来一次印象深刻的教训。

2月3日,蔡祖率领来自定难县的三百兵离开了银海港,带着本地筹集的数百匹骡马,向内陆地区的牛栏山乡而去。这个时候,来自南边的牛庄港的使者也突然赶了过来,向尚滞留于此的蔡道表示,牛庄港及附近数个定居点愿意支付超过两万元的物资钱粮作为首付款,雇佣来自芦阳县的这三百余民兵前去,保护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