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买卖城(2 / 3)

给承担旅途费用一起东行,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概——当然也从侧面说明他们对财富的渴望有多热切,至于财富怎么来,当然是抢喽!

用两千卢布完成向东寻找海岸的工作,似乎听起来有些儿戏,但没办法,雅库茨克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这项工作也不是顶顶重要的工作,因此拿出这么多钱已经是极限了。更何况,这可都是实打实的银币现金呢,要知道在雅库茨克地区,很多军人或公务员的薪俸还半是金银半是实物发放的呢。

而在安排完这件事情之后,帕维尔·舒利金又带着一队骑兵和官员,离开了涅尔琴斯克,前往东、俄两国的贸易城市买卖城,查看贸易情况。

买卖城大体上位于后世普里额尔古纳斯克附近,是一座因为贸易而新兴起来的城镇,目前居住着数千名商人及农牧民,在地理上属于俄罗斯帝国。其实,买卖城这座双方和约里面规定的贸易城市,其实最初的位置并不是在这里。

在早些年的时候,两国间刚刚平息纷争,东岸人与俄罗斯人共同商议着,在两国边境地区寻找一个适合的地点进行贸易,那会选择的是离雅克萨城堡很近的一个地方,大体上位于东岸境内。再后来,俄罗斯人提出距离太远,不方便他们的商人,于是双方协商后又将买卖城的位置大幅度向西挪,挪到了额尔古纳堡,一座俄罗斯人新建起来的收税营地(历史上是1682年建成),并且一搞就是几年。

再后来,因为马匪袭扰的频繁(有时候甚至是贫穷的哥萨克假扮),买卖城的位置又变动了,最终挪到了现在的位置。而为了避免马匪的滋扰,经过双方协商,决定在买卖城设立一支武装部队,员额定为二百人,双方各占一半,经费各自承担,以护卫这里的安。

职业军人组成的武装部队自然不是小小的马匪可以对抗的,再加上俄罗斯内部严查假扮马匪袭击商人的哥萨克,并很是处决了一批人,因此买卖城的生意开始迅速繁荣了起来,并最终固定在了现在的位置。

买卖城如今每年可以为双方超过一万五千卢布的税收。说实话,这笔钱对俄罗斯这边来说已经是一笔了不得的巨款了,可以做很多事情。即便其中要分给东岸政府一半,那也是七千五百卢布,足以组建四支特鲁索夫探险队前往东方了。

当然比起税款来,买卖城给俄罗斯人带来的最大利益是琳琅满足的东方商品。这些商品也许在东岸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对于地处偏远的俄罗斯帝国来说,可就弥足珍贵了。无论是貂皮、狐皮、熊皮等名贵毛皮,还是生丝、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抑或是东岸自产的优质五金工具,都是俄罗斯人想要大量采购的。这些东西一旦运到莫斯科,其中的利润空间可以让每一个商人都为之疯狂,故这才是买卖城存在的真正价值。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其实在买卖城的双边贸易中,俄罗斯人是进口量更大的一方。他们对东岸人手里的每一件货物都很感兴趣,但东岸人对他们手里的商品就未必有那么大兴趣了,因此他们需要大量输出黄金、白银这种硬通货来平衡贸易,时间一长倒也让雅克萨等地流入了许多的货币金银,很是繁荣了一番地方市场。

帕维尔·舒利金在买卖城待了整整三天时间,听取了市场上俄方官员的汇报,对这里的贸易行为有了一个较为面的认识。随后,他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买卖城联合法庭审判总计十九名草原马匪并最终将他们行刑处决的“戏码”,其中甚至还包括一名哥萨克军官,这令舒利金对买卖城周边复杂形势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舒利金同样注意到,因为买卖城的繁荣,这里聚居起了数量庞大的通古斯人和布里亚特蒙古人。这些人的帐篷或树皮屋就搭在城外,经常有一些东岸小商人出没其间,就像是在推销他们的商品一样。不过有俄罗斯官员告诉舒利金,这些商人可能还兼具着说客的角色,因为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