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笑着执手回礼:“亮不才,有辱明问。” 孙权道:“先生近日辅佐刘豫州,与曹操在新野决战,一定知晓曹军虚实。” “但不知,曹军共有多少?” 诸葛亮面不改色道:“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 鲁肃瞪大眼睛看向诸葛亮:“呃??” 诸葛亮察觉到眼神,回头看向鲁肃。 鲁肃一脸痛苦:“哎……” 弹幕: ——“曹老板:我都不敢吹这么多。” ——“hhhhh军师开局就把鲁肃给卖了,人鲁肃给他交代了那么多次,军师愣是没注意。” ——“鲁肃是交代了,可咱亮亮也从来没答应过啊。” ——“鲁肃:好小子,你演我啊。” ——“我刚才翻回去看了,诸葛亮好像真的就没答应过。一次说的是‘亮自有对答之语’,一次说的是‘亮自会见机行事’。” ——“一百万?现代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掏出这么多军队吧。” ——“诸葛亮这是要吓死东吴这帮怂货!!” 孙权自顾自笑笑:“呵呵,莫非有诈?” 诸葛亮摆手:“非诈也!” “曹操原有青州兵二十万,平袁绍又得五六十万。” “中原招兵三四十万。” “荆州降兵二三十万。” “以此算来,绝不止一百五十万。” “我只说百万,是恐惊吓江东诸公也!” 孔明: ——“孔明发动技能:超级加倍!” ——“?????” ——“还引用数据了……” ——“曹老板:我自己吹牛都只敢说80多万。” ——“孙权: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幽默。” ——“你咋不说一个亿。” 孙权听后站起身,神色复杂地看向诸葛亮。 台下诸将,亦议论纷纷。 孙权沉默半晌,又问道:“曹操部下战将有多少?” 诸葛亮道:“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于两千人。” ——“放心,子龙刚砍了五十个。” ——“曹老板;我没这么多人啊亮亮你乱说!。” 孙权又问道:“曹操平了荆楚,是否还有别的企图?” 诸葛亮轻松笑道:“哈哈,如今他沿江下寨,准备战船。” “不是为了夺取江东,又作何来?” 孙权道:“即使他有吞并之意,是战,是和?” “请先生为我一决。” ——“不然呢,都让你儿子去做质子了。” ——“曹操:我我说我带员工来江南旅游你信吗?” 诸葛亮缓缓道:“向者,宇内大乱,群雄并争。” “而今日之曹操,威震海内,所向披靡。” “刘豫州虽与之争斗,却屡屡战败。” 诸葛亮向孙权拱手:“亮愿将军量力而行。”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曹兵抗衡,不如早日与之断绝。” “若觉势单力薄,何不俯首称臣,以免杀身之祸。” 台下诸将听后,皆窃窃私语。 诸葛亮面向诸将道:“今晨,我与江东诸公交谈。” “诸公似乎都愿降曹。” 诸葛亮又笑着看向孙权:“将军何不上应天时,下顺民意,以求苟安呀!” 弹幕: ——“诸葛亮被动:身边所有人停止思考开始问他问题。” ——“张昭:?闹半天是自己人啊?。” ——“阴阳怪气。” ——“卧龙先生老阴阳师了。” ——“翻译:怂就投了吧。” 孙权愤怒坐起,来回走了几步:“诚如君言,刘玄德为何不降?”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道:“昔日齐国田横,率五百壮士退守海岛,誓不投降。” “五百将士全部壮烈就义。” “刘皇叔乃帝室之胄,当今皇叔,万众仰慕。” “势弱兵败,此乃天意。” “宁效仿田横而玉碎,岂能俯首帖耳去服侍国贼呢?” 弹幕: ——“亮亮:老子终于等到这个问题了,是你主动问的哦。。” ——“有什么事先夸赞备备一番再说。” ——“夸备备,亮亮是专业的。” ——“亮亮:我们家备备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骨头硬。” 孙权气得走到诸葛亮面前,久久地看着他。 诸葛亮自顾轻摇羽扇,不动声色。 孙权一甩衣袖,进入内室。 ——“翻译:你跟刘备不是一样的人,你不配。” ——“孙权:我好想掐死这玩意,但又不能这么干。” ——“这是反激法,利用人的羞辱心。” ——“诸葛亮不怕被孙权给激投降了啊?” 孙权走后,鲁肃在诸葛亮面前拍着手背:“先生真是太荒唐了!” “我多次叮嘱,可先生就是不听。” “今日若不是我主宽宏大度,肯定会面责于你。” “唉,先生之言太藐视我主了。” ——“鲁肃:你马斯了是吧。” ——“面责就面责,我会说不过他?” 诸葛亮安然笑着,两手一摊:“哈哈哈,孙仲谋气量为何如此狭窄也?” “我自有破曹之计,他不问我,我又何必去说?” ——“亮:我就是要皮一下。” ——“破曹之策:让你两家打起来,我捡漏,嘻嘻嘻(#^.^#)” 鲁肃急切道:“先生果有破曹良策,素当敦请主公请教。” 诸葛亮站起身:“在我看来,曹操百万之众,不过一群蝼蚁耳。” “我只需一挥手,百万曹军皆为齑粉矣。” 鲁肃听后,立马和颜悦色:“哦?先生稍候,待我再向我主禀报。” ——“蝼蚁?齑粉?这浓浓的龙王感怎么回事?” ——“咱是卧龙,可不就是龙王吗?” ——“不吹点牛逼,怎么让孙曹两家打起来。” ——“孙权算可以的了,诸葛亮要在袁绍面前这样说,早就被推出去砍了。” 鲁肃来到内室,孙权抄起桌上竹简就朝他丢了过去。 “孔明欺人太甚!” 鲁肃捡起竹简,走到孙权面前:“主公,臣也如此责备孔明。” “他却反笑主公不能容物。” 孙权大甩衣袖,转过身去:“哼!” 鲁肃跑到另一边来:“孔明似已成竹在胸,唯不肯轻言耳。” “主公何不求教于他?” “哦?”孙权转换脸色,“原来孔明有良策,故言辞来激我?”
第211章 他为何不投降(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