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三章 静观其变(2 / 3)

动都透露出一个意思,未来的接班人就是袁尚。因此,袁绍麾下的文武基本上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袁谭,如郭图、辛评等人,一派支持袁绍,如审配、逢纪等,而田丰、沮授、许攸等人并没有站队,只是安分守己的做着自己的事。虽说袁绍更宠袁尚,但是,早期都是袁谭跟随左右,袁谭在军中也颇得人心,所以,袁绍一时之间倒是不好做出决定。或许,也正是因为袁绍的拖沓,没有尽快的下定决心,才会在官渡之战败北,因病去世后没能立下继承人,最终使得偌大的家业分崩离析。否则,官渡之战败北,袁家依然还有四州之地,依然还有争霸的资本。

“郭图,吾之所言皆为主公着想,你如何说吾陷主公于不仁不义之地,若无道理,吾必不干休!”田丰见郭图反对,冷哼一声怒喝到。

郭图闻言却是不急,对着上首的袁绍行了一礼,这才看向田丰说道“幽州之地乃是当初主公与幽州牧袁常商议之后主公交与袁常管辖,主公虽失了幽州之地,然则,袁常亦在公孙瓒一战之中付出了不少,且有许诺于主公,日后帮助主公争夺天下,如今若是反悔,岂不是让天下人以为主公不仁;幽州牧袁常乃是主公六弟,主公如今无端夺取其领地,无兄长之悌,岂不是让人以为主公不义。若是让天下人将主公看成是不仁不义之辈,于主公大业又有何助,相比起主公的声名,区区幽州之地,让给袁常又有何妨?”

袁绍最是喜欢名声,熟悉袁绍的人都知道。所以,郭图这一番话下来,可以说是完说进了袁绍的心中,田丰即便想要反驳,怕是袁绍也不会答应。因为田丰是站在袁绍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对于更看重名声的袁绍而言,却是显得更落下乘了。

“公则所言甚是,幽州交由六弟来治理,其治下亦是井井有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吾若是无端夺其领土,必为天下人所不耻,此非吾之所愿。再则,有六弟把守幽州,亦可抵御北方异族,令吾治下免去异族侵扰之苦。若是取回幽州,还需花费心思防守边境,于大业并无益处。”

袁绍一句话便奠定了对待袁常的战略方针,田丰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况且,田丰只是觉得袁常掌控幽州在袁绍的后方对于发展会有些不利,却并不觉得有多大的阻碍。因此,田丰也就没有继续劝说了。

“如今,长安城内李傕、郭汜二人相争,陛下遭受二人困苦,诸位以为当如何?”

田丰闻言,上前建议到“主公,如今陛下受此二贼挟制,令难出长安城,主公当挥师长安,救陛下于水火。届时,主公便可以勤王之功,掌控大势,指令诸侯。”

“主公,属下以为不可!”

还是郭图站出来反对,无视田丰的怒色,不紧不慢的说道“主公,若是迎回陛下,倘若陛下让主公将兵权交出,主公届时是答应还是反对?若是答应,那主公届时也只是能当一个富家翁,惶惶不可终日;倘若主公不答应,那便会被天下人所不耻,认为主公乃是不忠不孝之辈。迎回陛下,于主公大业并无良助,既然如此,何不静观其变,待时而动。”

“嗯,甚善!”

……

兖州东郡

“嗯,袁常竟是兴兵高句丽,吾之所愿矣!”

听到探子报来的消息,曹操一脸感慨之色,兴兵异族,征伐塞外,可以说是曹操心中的志愿。如今听闻袁常已经在这么做了,曹操自然是悠然神往。然而,如今占据兖州的曹操却是对塞外异族有心无力。北边有冀州袁绍虎视眈眈,东面有徐州大耳贼卧榻之虎。至于西面的长安李傕和郭汜二人,疥癣之患,不足为惧;南方豫州袁术,鼠目寸光之辈,曹操更是不会在乎。至于说看不起袁绍,其实都是那些书写历史的人在扯淡罢了。

袁绍凭借着家庭背景,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