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又说了一会话,起身告辞,心中已有计较, 明天晚上潜伏进长史房,偷听楚绍和文飞扬谈话,说不定就能听到押送孙二牛一帮人的具体时间。 次日上午,巴桑出门去铁匠店,画出尺寸和模样,要求做几个细钩子、细铁片啥的, 下午取回来,晚上开锁就靠他了。 长史房在第二进厢房,天黑后所有幕僚都走了,黑咕隆咚,正好干活。 夜幕降临,巴桑走到院落,四下无人,戴上头套, 掏出钩子、铁片,三下五除二就把锁打开, 闪身进屋,从门缝伸出钩子把锁挂上,再用两根钩子上下挤压,锁又锁上了。 此时尚早,巴桑简单翻了下文件柜, 没有发现孙二牛一帮人的资料,他不再找了,躲到书柜后面,静静等着。 半个时辰后,外面传来脚步声、开锁声,门被推开, 两个人走进来,门也迅速关上 三根粗蜡烛被点燃,屋内亮堂起来。 “大人,你先坐,我把公文拿出来”,这是文飞扬的声音。 “灵动,不急用印,过来也想和你说一些事,坐下来吧”,太守楚绍淡淡地说。 巴桑知道,“灵动”是文飞杨的字。 两人走到茶几上的椅子坐下,巴桑从靠墙的一面铜镜上正好能看见他俩。 “大人,这次回京述职情况如何?” 文飞扬是楚绍心腹,也是他的智囊,楚绍单独找他谈话,肯定是和官场有关。 楚绍叹口气,叙说这次述职的一些事, 他回京后,一直住在驿馆等皇上召见,可是一直没有传旨。 在这一个月期间,楚绍拜见了各方大员,了解到很多事: 皇上龙体欠安,欲立太子,正因这事,各方力量都动了起来。 文飞杨不解地问道: “皇上只有两个儿子成年,听说皇长子周山体弱多病, 那只有立皇次子周泽为太子了,其他儿子太小,应该没有福分觊觎大位。” 楚绍嘿嘿一笑,“我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但事实上还有一股力量在争” 文飞扬轻轻惊呼一声,“难道是庆王?” “是的,听说皇太后很支持这个儿子啊!” 文飞杨吧嗒吧嗒嘴, “怪不得庆王来云州,做了这几个动作,他是在给孙术撑腰,壮大他的力量!” 楚绍点点头, “他把孙淮安插在韩璋身边,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控制云州军, 但韩璋是鱼伯心腹,岂能干休,鱼伯现在兼任禁军右虎卫大将军,权势熏天! 此外,韩璋现在和白兰国来往,可能就是鱼伯授意,为万一生变做准备。” 文飞扬冷哼一声, “庆王还想把我挤走,让他的心腹满大全代替,幸亏巴桑把他破了,让他无话可说\" 又感叹道: “巴桑这小子真是横空出世,打败了大名鼎鼎的满大全!” 楚绍噗嗤一声笑了,“这小子是个人才,可惜出身太差,又没有功名,否则倒是可以重用” 两人谈到巴桑,说笑一会,又拉回正题。 文飞扬说这么来看,现在有三股势力: 皇上、太后和庆王,周泽和鱼伯, 皇上应该尽快确定太子人选,以杜绝别人的念想, 对于周山和周泽,想立谁为太子? 楚绍面色忧郁,“在京两个月后,皇上单独召见了我,从他谈话来看,想立皇三子周海。” 文飞扬一下站起来了,惊呼一声: “这万万不可,皇三子毫无根基,年龄又小,不掌握任何兵权, 一旦皇上龙御归天,周泽势必要夺位,他的舅舅可是鱼伯。” 楚绍点点头,“这是明摆着的事,不仅周泽要抢位,庆王可能也要动手, 他在庆州厉兵秣马,早就在准备了” 文飞扬挠挠头,不解地问道: “皇上既然想立皇三子周海,为什么还要让鱼伯掌兵权?” 楚绍无奈地摇摇头, “现在国家东北、西北、南边各个小国对我国虎视眈眈,单靠边防军不行, 此外,鱼伯是周泽的舅舅, 即使周泽夺位,总比庆王夺位要好,所以皇上才加大鱼伯的权力。 皇上这次把宋良提拔为禁军左护卫大将军想平衡军权,可是宋良跟鱼伯相比,差得太远了。” 文飞扬沉默一会,小心问道:“大人你准备怎么做?” 楚绍说得很慢,语气凝重, “皇上对我恩重如山,我只听皇上的,即使丢官抄家也在所不惜!” 他稍停一会,接着说道: “皇上知道韩璋和白兰国在紧密勾结, 但他现在不能和白兰国翻脸,也想安抚鱼伯,所以对韩璋才不闻不问, 此外,皇上很可能也想示好独孤俊,希望能把他从鱼伯身边拉过来” 文飞扬深深叹口气,“皇上有这种想法,独孤俊一定会抬高价码,得益的是白兰国啊!” “一旦发生夺嫡事件,天下必将大乱,老百姓又要遭殃了!” 楚绍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才悠悠说道: “皇上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又提出另一个方案:结盟长番国,牵制白兰国!” 文飞扬脱口而出: “这断断不可,皇上想依靠长番国出兵牵制白兰,是一招险棋, 长番国狼子野心,即使牵制成功,不排除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啊!” 楚邵点点头,“是这么个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巴桑无意中听到大安朝核心机密,内心对皇上不耻,依靠外族会有好结果吗? 只有加强自家的军事力量,完全控制朝政才可以长治久安! 文飞扬忽地提高声音,“倘若只是想牵制白兰,为什么不找昌兴国,他们胃口小得多。” 楚绍冷笑一声,“昌兴国自身难保,哪能指望上他们?” 文飞扬一脸惊讶状,说昌兴国地方虽然不大,但国力并不弱,为什么不能指望? 楚绍呵呵大笑, “我在京这段时间,和朝中重臣叙话,他们对昌兴国了解很清楚,那里一片混乱。” 不等文飞扬追问,楚绍主动说了起来, 几年前,昌兴国皇帝杨之浩病危,他唯一的儿子杨百年幼小, 担心杨百年不能掌控朝局,杨家天下被人抢走,就立同母弟杨之韦为储君。 一个月后,杨之浩驾崩,杨之韦即位, 谁料杨之韦是个十足的昏君、暴君、荒淫无度。
第111章 偷听机密(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