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拾捌)(1 / 4)

明朝小公爷 贪狼独坐 8930 字 2020-03-10

a a a a “哗啦~哗啦……”

a a a a 阮维武看着远远的港口处不断往来的船只,心下赞叹!

a a a a 这旧港果然比安南的阳京货殖更盛,看到了几艘一样挂着商号旗的巨舰阮维武不由得愕然。

a a a a 那上面的字他认得,此时的安南虽然有自己的“喃文字”。

a a a a 可勋贵文宦们都是要认识汉字的,否则的话会被鄙夷成文盲。

a a a a 这点的话,高丽国亦相似。

a a a a 他们后来自吹成“世界顶级文字”的棒子文字,其实就相当于注音而已。

a a a a 所以一直以来,他们的高层贵族都是要学习汉字的。

a a a a 倒是他们曾经玩过一出彻底废除汉字,然后很快的发现那些注音读不出来啊!

a a a a 就比如“真甄”、“轩萱”、“话桦”……,如果只有读音没有字的话那怎么读?!

a a a a 于是曾经废除汉字的棒子,后来灰溜溜的又把汉字的学习增补进了课程里。

a a a a 而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几乎所有的高丽人定下名字的时候就有汉字书写方式。

a a a a 比如有位高丽明星,一度曾被华夏媒体方译作“李俊基”。

a a a a 后来他到华夏活动亲自更正,他的名字汉字写法是“李准基”。

a a a a 并说明高丽人在确定名字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有自己的汉字写法。

a a a a “这些商船都是明国货殖会的,您看那艘——”

a a a a 边上的占婆带路党见状,赶紧解释道“那是簪缨货殖会的,两千料!”

a a a a 听得这话,阮维武两眼放光!

a a a a “能拿下么?!”

a a a a 说实在话,这真不能怪阮维武。

a a a a 安南就一小国,没有也支撑不起太大、太强的造船工业。

a a a a 尽管他们有不少的好木材,可没工匠玩个锤子。

a a a a 大明完全不一样,从沿海一直到金陵一大摞大大小小的私人造船厂就不说了。

a a a a 就举三大造船厂龙江、清江、卫河,这三者为例。

a a a a 龙江造船厂占地就有八千余亩、工匠数千人,仅《成祖实录》载永乐12年间造海船两千七百余艘。

a a a a 清河造船厂鼎盛时期则有八十余分厂、占地沿河长达二十余里,常有匠户五千余、年造六百余艘船!

a a a a 即便是最小的卫河造船厂亦有十八分厂、工匠两千余人,年造海船、漕船七十余艘。

a a a a 这等规模哪怕是砍半放在安南,估计安南王也得搓着胸口赶紧喊关门。

a a a a 没辙啊!国力就摆在那里,这银子烧不起啊!

a a a a 即便是咬牙去烧,他们也寻不着这么多工匠来造船啊。

a a a a 所以阮维武才看着这些两千料的大海船流口水,便见他搓着牙花拍着来人肩膀道。

a a a a “这些明国的海船归老夫了!莫要伤着,回头全填入我安南水师中去!”

a a a a 于阮维武来说,这不亚于后世的安南国看到了美利坚的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

a a a a 那是羡慕的不要不要滴啊,哪怕不是顶级的核动力航母。

a a a a 可总比他安南水师,那可怜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