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零章(1 / 2)

()

章惇表达的意思,在场的人都明白,只是赵曦没想到的是,在章惇完以后,诸位臣工居然没有任何人反驳。

养了多少年的朝廷野望,或许真的奏效了。

从大家对章惇这辞的认可程度上,最起码内阁是对扩张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

“王相以为如何?”

赵曦还是要尊重王安石,也需要给首相面子。

“老臣认同章阁老所言。火油弹首先战海战中使用,而国朝海运波斯大食者海商众多,估计即便是海盗,也会是以这些势力为主。”

“四皇子东出拓海,也必将遭遇北辽势力。一旦火油弹之法传至北辽,对国朝收复燕云会增加难度。朝廷能做的唯有先下手。”

“正如官家所言,史料记载,石酯产出多在西北之地,火油弹威力之大,都已经见识了,臣以为,朝廷有必要掌控所知道的油脂产地。”

这一届内阁确实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内阁,即便是王安石······也不能王安石安分,在上一届内阁中,对于疆域野望最大的也就数他了,包括王韶经略河湟,都是王安石但是力主推动的。

“既然内阁有统一认识,那就着手筹备吧。”

这一次赵曦带着内阁到工坊城,真的无意引导内阁向准备收复燕云的思路上领。

这几年朝廷的内外事务繁多,一直没有让赵曦感觉到那种特别稳定发展的感觉。北辽不是西夏,不仅仅是地域广阔,兵员和兵力也应该不是西夏可比的。

跟北辽开战,很难做到像收复西夏那样的大谋局,只能是正面战争,也就是后世所的钢枪。

赵曦倒不存在什么恐辽,但是赵曦知道,在国朝的主流,还是适应了跟北辽所谓的和平共处。

收复燕云,对于国朝而言,确实是个大课题。

这样一个大课题,当然不是在工坊城公廨里这样随便就能谋定周详的,只是确定了大方向。这需要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部署。

当初对西夏,朝廷也是从经略河湟开始,前后两三年,才正式进入平灭西夏的战争。

这一次工坊城议事,一切都处于机密之证·····工坊城的防御是国朝最严密的,人员的忠心也是国朝最忠诚的,倒不用担心有什么泄露。

这不是工坊城的人跟其他地方有区别,而是整个共防城,哪怕是一般的工匠,所领的俸禄都高于国朝官吏的平均水平。

在这一点上,赵曦是独断专行的。而工坊城这些年,不管是在军备还是民用上的表现,也让朝堂上没有了任何杂音。

谁也不想惹工坊城,谁家都有工坊城衍生出来的产业收益。

关于备战收复燕云,朝堂上没有任何消息,只是工坊城又进入了一种紧急的状态,而枢密院和兵部,在招募兵员上却是循序渐进。

至于边境驻军军备更换······这本来就是常例了,甚至军备物质的增减,对于边境驻军也都习以为常。

“官家,煤油的制作转运,内阁已经完成了方略的制定。只是,在煤油出售问题上,争议较大。”

王安石和吕惠卿奏对,就煤油出售的问题向官家问计。

王安石好像也在改变,最起码在煤油此事上,没有再把内阁的争端引到官家跟前,没有期望官家当着所有内阁的面给与他无原则的支持。

“争议的焦点是什么?”

“回官家,争议集中在发售代理的问题上,道、府、州以及到郡县里一级,如何确定出售商贾,指定的标准如何等等,内阁皆有争议。”

白了,还是个利益问题,王安石对于内阁这种为利益而争辩到不可开交的现象很反福但是,他确实没有妥善解决争议。

工坊城在官家试验煤油后,已经开始在汴梁推行了。王安石虽然有些恼怒工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