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皇上选的这两个人(2 / 3)

种恨人 许酒 5480 字 2021-01-05

当即精神蹦跶起来。

本已老态龙钟的高蜀更是一下年轻了二十岁,抠着牢门问我“果真是皇上让殿下来的?”

隔壁牢房的李敬堂也要挤出来似的“敢问殿下,皇上是如何交代的?”

他以为皇上没有忘记他们,他以为皇上派本王来救他们出去。

本王这般善解人意,怎么可能不告诉他们真相呢,于是阴测测一笑,实话实说道“本王奉皇上的口谕,来给两位大人送行。”

高蜀和李敬堂皆万念俱灰地抖了一抖。

本王又笑“今日午时就要行刑了,两位大人还有什么话要让本王带给皇上的么?”

李敬堂的手颤了颤,看向杨公公“崇安王殿下说的……可是真的?”

杨公公满脸愧色,不敢看李敬堂的眼睛,哽咽道“皇上的心里是有两位大人的,他时常问老奴,下旨查抄两位大人的家产这件事,做得究竟对不对……自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两位大人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亲信知己,文德皇帝仙去之时,把太子殿下托付给两位大人,两位大人不辱使命,一路披荆斩棘,把皇上送到这九五至尊的宝座上。当年的事,皇上给老奴讲了不下十遍,每一次讲到两位大人,都动容落泪,皇上对两位大人的情义,天地可鉴。”

本王并不觉得杨公公说得这番话感人。

从古至今,贤臣忠相不胜枚举,商有伊尹,蜀汉有诸葛亮,前秦有王蒙,东晋有谢安,唐有房玄龄,哪一个不是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以报皇上知遇的恩情。

诸葛亮更有椎心泣血的《出师表》流传后世,其中那句“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话,本王真想读给他二位听一听,他二人一个位居大锦丞相,一个位居户部尚书,承皇上浩荡隆恩、得无上宠信,可曾有半分惶恐,可曾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伤我父皇的先明?

没有。

他二人黑白不辨,是非不分,廉耻不知,大肆贪墨,数额惊天。卫添之前屡次三番保他二人不死,实在是昏庸至极。后来因为恨种种在他二人的体内,卫添被恨意激发,才幡然醒悟下令抄家。

奸臣被诛、硕鼠被除本是一件弹冠相庆的好事,杨公公偏偏在这死牢里大谈往日君臣所经之事的不容易,实在是有病。

退一万步讲,这个世界有谁容易?

本王刚刚死去的副将徐光照容易么,身陷囹圄被本王硬生生赶到宁国的秦不羡容易么,身边人一个接一个叛变最后剩我一人支撑着一方格局的本王自己容易么?

本王以为,高蜀李敬堂二人今日的结果,是咎由自取,用“罪有余辜”来形容都太轻巧了,何必整出这一套依依惜别的场景呢。

本想转身离开这个地方,任凭他们感喟动容,可高蜀突然把本王叫住“殿下。”

我回头倦倦地看他“高大人有什么事么?”

“你方才问我是否有话要带给皇上。”

我勾起唇角“你要跟皇上说什么?”

高蜀扶着门框,颤巍巍地给我跪了,“老臣没有什么话要带给皇上,只是从杨公公的这番话里,明白了皇上的用意。殿下若是想知道皇上为什么派您过来看望我同敬堂二人,便稍作留步,听一听罢。”

“不用跟本王兜圈子,有什么话赶紧说。”

“当年太子身陷囹圄,移居东裕府,形势比殿下所想更是危难。太子屡屡想放弃,都被老臣劝阻了,我和经堂拿出家财支援太子,最后历经千难万阻,才重新回到帝京,又同二皇子之间展开殊死之争,才登上至尊之位。”

“这些事情本王知道。”

李敬堂也仿佛明白过来什么事情,在另一件牢房里也朝我跪下来“可崇安王殿下不知道的是,现在皇上要把这至尊之位让给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