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2 / 3)

河前和渡河中的混乱情况半渡而击,肯定可以收得惊人的战果。”

李来亨没有嫌弃方以仁已经喝过一半水的水袋,直接伸手接了过来。

他们离开襄阳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闯军是从大别山一带出了湖广,然后经过信阳进入了淮北。他们先在颍州附近追上小袁营,打了一场精彩的击溃战,装备新式鸟铳的火器部队“霆军”和装备了新锐具装铠甲的三堵墙骑兵大显神威,擒获了小袁营管队以上的军官十余人。

从这些人口中李来亨获悉了袁时中叛离闯军的原因和目的所在

袁时中对李自成加强河南义军中央集权的做法压力确实很大,可是最终促使袁时中叛逃的关键原因,并非来自于起义军的内部,而是来自于朝廷招抚的外部因素。

朝廷已经允诺袁时中,只要他弃暗投明,不仅会立即委以他总兵的高官,还会给小袁营补充饷械。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朝廷并不要求小袁营被招抚以后去围剿过去的战友同袍,而是要让小袁营北渡黄河,前往直隶一带抗击东虏。

袁时中虽然不满于李自成近来越发专横独断的一些做法,但他还不至于因此就背叛起义军。让袁时中下定决心离开河南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朝廷给出的优越招抚条件——只是当袁时中真的叛离闯军以后,朝廷又翻脸不认账,不仅将说好的饷械补充给小袁营,还不给袁时中任何汛地和官职,使得小袁营只能逡巡于淮北一带,进退维谷。

李来亨在颍州打败小袁营的一部以后,袁时中就带着小袁营剩下的主力退到了亳州。他们用半强攻半劝降的方式,从朝廷手上强行占据亳州以后,又向徐州剿总的史可法和据守归德的河南镇总兵陈永福求援。

试图以归德、亳州、徐州这个小三角联盟,抗拒咬在身后的李来亨,更试图以这股兵力威胁中原闯军的侧翼,配合正在进攻洛阳和虎牢关的孙传庭,消灭李自成的主力部队。

方以仁对闯军行动不谨慎的批评很有道理,不过李来亨看着河对岸的情况,不禁笑道

“假使小袁营是一支士气旺盛的坚强部队,只要任何一个下级的军官带着几百人愤然还击,都可能叫我们损失惨重。可是颍州之战小袁营被我们的霆军和三堵墙打寒了胆气,现在士气低迷,人人萎靡不振,恐怕根本鼓不起和我们拼一拼、同归于尽的勇气决心吧!”

就像李来亨说的那样,颍州之战中闯军霆军和三堵墙的表现令小袁营大吃一惊。那种全新的战斗形式给他们造成的心理打击实在太巨大了,以至于到现在小袁营大部分士兵还没有缓过劲来。

在河流对岸,有一些零星的小袁营将士们挤在河岸边上,他们利用拂晓前越来越明亮的天光观察闯军的动静,指指截戳,大声地议论、叫嚷,互相转告他们看到的闯军渡河动向。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进行反击,把正在混乱渡河的闯军士兵赶回去,好像他们只是一群隔岸观火的旁观者。

“虽说是这样……”

方以仁还是皱着眉头,李来亨明白他的用意,便挥手下令说

“乐山的警惕很对,张皮绠!你从亲军标带七百名骑兵去协助摇旗!留好骑兵的预备队,盯好河对岸的小袁营,也要防备好我们的左右两翼,免得在渡河过程中受到人家的偷袭,死伤惨重!”

张皮绠给李来亨回了一个军礼,这个曾经十分稚嫩的热血少年,现在已经成长为了一名坚毅精悍的骑兵将领。

他对河对岸那些散乱的小袁营士兵抱以蔑视的眼神,这些人在颍州之战已经被闯军从精神上彻底击溃了,即便他们现在半渡而击,张皮绠也不相信他们能够获得多大的战果。

亲军标的军士全都是闯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当世锐士,他们全部穿着涂有扬武蓝染料的精制布面甲,连马匹都披挂上了做工考究的绵甲,可以在中远距离挡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