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2 / 3)

马宝,便由马世耀负责统筹指挥之任。

李来亨本来担心马宝对此是否会有些意见,但马世耀和马宝两人都是陕西人,攀起关系来,还能算作同一宗族。

他们两个凑到一处,料到陕西老家的事情,还有马氏宗族历史上的一些名人故事,以及当地风俗特点等等,简直是有说不完的话,关系飞速升温起来。

李来亨的担心简直多余了。

虽然左营的精锐骑兵,也号称“三堵墙”骑兵。但他们使用的战术和李来亨麾下“三堵墙”骑兵截然不同。

湖广闯军中的“三堵墙”骑兵,采用的是密集阵冲锋战术。在吸取了砀山之战时闯军骑兵楔形阵过于密集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以后,李来亨听取了前线将领郝摇旗、马宝等人的意见,改动了密集阵的具体阵型,降低了单个楔形阵中墙式冲锋的骑兵密度,强化各支骑兵分队楔形阵之间,整体上墙式冲锋的强度。

左营的“三堵墙”骑兵,在训练和战术上都还是比较传统的形态。只是经过崇祯十五年以来的不断胜利,左营三堵墙骑兵的装备也有了极大改善,相比较明军精骑,至少也不落下风。

李来亨嘱咐马宝以挫敌锋芒锐气为主,不要和明军主力做过分的颤抖。

马宝点头说“大帅,秦军被闯军都打败多少次了?魂儿早就垮掉了,咱们随便打打就成。”

自从马宝投奔闯营以后,用兵愈发高明,砀山之战中更是超水平发挥,打败了明军多年来的噩梦八旗精兵。

他说话谈吐之间,已有了几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狂妄劲儿。

马世耀却说“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过河探查,见到了秦军旗号很少,反而看到明军到处树立挥舞关宁兵的旗号。”

这一点引起了李来亨的重视,他问道“关宁军?你认识关宁军的旗号吗?确保无误?”

马世耀身负重任,但他是一个很能拿得住主意的人,一点没有心理压力地笑道“崇祯十二年以前,我们也是同关宁兵交过手的嘛!连那个洪承畴,咱们都照过面呢。”

“秦军旗号少,关宁旗号多……”

李来亨沉思道“孙传庭敢于南下击我,难道是因为崇祯下定决心尽弃关外之地吗?这样明军倒可以调来宁远的守军参战。”

他接着向刘芳亮说“师傅,关宁兵为天下骁果,是明军中战力最为强劲的一支部队。而驻守宁远的总兵官吴三桂,更是许多次和清军交手均不落下风。如果这一强敌也在白沟河对面,我们就要万万小心了。”

和马世耀一样,作为闯军元从的刘芳亮在早年间同样和关宁兵交过手。他回想起起义军在好几年前,数次被关宁兵重创的情况,心里略微动摇了一下。

但刘芳亮的胆识过人,只是片刻,他的勇气就全然恢复,笑道

“关宁兵号称是天下财赋供养的一支精兵,咱们起义军里许多人不就是被供养关宁军的辽饷,逼到这条路上来的吗?这样说起来,关宁军和咱们兄弟们,渊源倒是很深!”

刘芳亮慨然道“如果关宁军已经南下,确实不可轻侮。来亨,你留在固城镇……不,来亨,你到河阳镇统筹前线大局如何?我带马世耀和马宝两部,去为你试一试关宁锋芒!”

刘芳亮居然要亲自带兵做先头交锋之战!

李来亨知道起义军豪帅多有身先士卒的习惯,闯军很多将领也都有亲自到战场最前线做侦查的战斗传统。

起义军这种传统在跌宕回转的苦战生涯里,保证了义军的凝聚力,也保证了豪帅领袖的威望和地位。

可是大顺军、大西军,后来多次出现主帅、大将被清军“斩首”的情况,又和这种身先士卒的传统,存在莫大联系!

李来亨有心劝阻刘芳亮如此冒险,可当他看到刘芳亮充满战意的坚毅眼神时,便知道多说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