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触景生情 所思何方(1 / 1)

虞书 大虞太史令 1610 字 4个月前

五月初二,曾蕤和几个彩凤军的士卒到了陵水县,进入县城之前,曾蕤就让这几个士卒先进入城中,然后她在换装成普通的平民百姓老白姓进入这县城之中。

陵水县虽然是曾蕤第一次来,但是这街道她却十分熟悉,这里一切,玉衡将军都和她说的清清楚楚。她到了一处房子前,看着门前那贴的倒立的福字,心中感叹万千。

她如果记得没有错的话,这里曾经是一个生产丝绸的地方,也是自己父亲被人赞叹的功绩之一。只可惜如今房子还在,但是自己父母却杳无音讯了。

她站了一会儿,一个女子推开门来,看着曾蕤说:“这位姑娘,你找谁呢?”

“没事的大娘,我想问问,这里以前是不是有人在这里租借过,用来纺织的。”

“不错,有那么一回事,想起来大概有二十多年了。”

曾蕤说自己的母亲以前就在这里纺织过,所以今天来到这里,就忍不住停下来看看。

这妇人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曾蕤只好离开这里,前去四而饭店。这个地方是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因为玉衡将军常常取笑曾蕤,若是玉衡将军这个靠山倒了,曾蕤还可以回去,以四而饭店的钱财,足够曾蕤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四而饭店的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爆,曾蕤甚至还需要等上一刻钟才有空位腾出来。曾蕤进入饭店之中,就看到柜台算账的一个青年人,这人让曾蕤坐下之后,询问曾蕤要吃点什么。

曾蕤说随便几个拿手菜就行了,自己也是第一次来,不知道要点一些好。

青年说好,然后记下之后,去通知厨房,过了没有多久,一对双胞胎姐弟就端出了菜肴,放在了曾蕤的桌子上,曾蕤用膳的时候十分缓慢,她细细品味,思索自己父母当年是不是也是如此。

饭点过去了,顾客也少了,一个青年妇女走了出来,看到曾蕤的时候,脸上一愣,然后走了过去,对着曾蕤说:“姑娘,请问你是否姓曾。”

曾蕤一愣,看着这个青年妇女,点点头,询问说:“你怎么知道的?”

“那么姑娘你应该知道这饭店的事情了。”青年妇女说道这里,眼中饱含泪水,激动的要哭出来一样。

曾蕤点点头,这时候青年妇女连忙说:“大宝,去喊外皮去,就说那人终于回来了。”

青年男子听到这话,对着青年妇女说:“幺妹,真是那人?”

杨妹崽点点头,青年男子听了之后,让其他几座的人先离开,就说自己亲戚来了。这些客人见到这个情况,也没有多说什么,在免单的条件下,也就快速的离开了。

等这些人走了之后,杨张氏也步履蹒跚的走了过来,看着曾蕤的样子,对着杨妹崽说:“不错,是和李家娘子挂相,看到她,就像是看到李家娘子当初的样子。”

杨张氏说道这里,带着一家人准备行大礼的时候,曾蕤连忙阻止说:“老人家,你是长辈,我一个晚辈万万承受不得这样的大礼。”

“李姑娘,你父亲对我们一家恩重如山,若不是你父亲,我们一家人早就不知道死在哪里去了。如今我们能有今天,也全靠的是你父亲扶持帮助。”

杨张氏说道这里,询问曾蕤说:“不知道你父亲如今是否还好,不过他体壮如牛,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大病。”曾蕤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杨张氏见到这个情况,误以为曾蕤生李大牛的气,于是劝解说:“你父亲是一个好人,他一直很心疼你,在你没有出世之前,就已经有了交代,等你回来这里,我们就将这些年的钱分给你。”

杨张氏说着,看着青年,青年于是拿出了一本账本,对着曾蕤说:“这些年的钱都记在帐里,姑娘的你今年的钱还没有算,到去年的年底,应该是分一百三十二两银子。

曾蕤听到这个数字,心中感叹万分,这个银子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杨张氏一家来说,这不亚于一笔巨款,曾蕤告诉杨张氏,自己父亲当年救她们只是好心,这恩情她们早就还清了,这二十年来的帐,她们早就不欠了,所以这银子自己不能要。

“李姑娘,你和你父亲一样心好,只是你一个姑娘家孤身回到这里,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这做人最重要的是知恩图报,说实话,这店还是你家开的,我们不过是仆人而已。这些年我们赚的也够多了,也应该知足了。”

见杨张氏坚持如此,曾蕤就只好说,自己现在孤身一人,拿着这一些银子反而不好,不如先放在杨张氏这里,自己要用的时候再来拿也行。

杨张氏点点头,邀请曾蕤在这里歇息一晚上在离开这里,曾蕤自然是答应了,她想要从杨家母女的那里,听一些关于自己父亲的事情。

关于这些往事,杨张氏记得很清楚,包括周霖铃和苏婉清的婚事,都是她们操办的。曾蕤听着自己母亲的往事,心中不胜感叹,除了自己母亲之外,也没有谁会想着从千里之外,嫁给一个农民吧。

继续阅读

在当天晚上,曾蕤是一晚上辗转反侧,想到的都是自己父母的事情,她心中的渴望见到自己父母一面,哪怕就算是一面也好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父母可以将自己忘记的这么干净,一直不来见自己。

曾蕤没有答案,她不觉得自己父母会狠心的抛弃自己,不闻不顾,若是真的狠心,也不会在自己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为自己安排了这些事情。

第二天一大早,曾蕤吃了早饭,就先回去了,这回去的路上,真是近乡情胆怯,她走在路上,看着这陌生的风景,却在想,自己父母是否和自己一样,见到了同样的风景。

曾蕤到了徐家院子,也到了自己家前,这个家早就杂草丛生了,看样子是多年没有人打点了。

见到曾蕤这个陌生女子到来,自然有人来询问说:“姑娘,你找谁呢?”

“这位老丈,我是李大牛的女儿,这里是不是李大牛的家。”

听到这话,这人仔细打量了几眼曾蕤,然后吃惊地说:“你是大牛兄弟的女儿,大牛兄弟回来没有?”

曾蕤说没有回来,这人有些失望,但还是兴奋地说:“我是田老七,不知道你爹爹和你说过我没有?”

曾蕤点点头,说他是田员外的小儿子,妻子还是杏春班的。田老七点点头,对着曾蕤说:“不错,不错,看来大牛兄弟发达了,还么有忘记我这个朋友,可惜他如今贵人事忙了,这家也不能回了。”

曾蕤见这些人都说自己父亲不愿意回来,心想莫非是李大牛并没有说自己要隐居的事情,不过仔细一想,这隐居的事情的确不方便和他们这些外人说。

曾蕤心中虽然失落,但是能够见到父亲的熟人心里还是很高兴,于是她询问说:“不知道田员外如何?”

田老七说十五年前就走了,在临走前还是记挂李大牛,唯一遗憾就是没有见到李大牛最后一面。听到这话,曾蕤只能让田老七节哀。田老七无所谓地说:“这人总是要死,我爹那把年纪了,也算是喜丧了。”

曾蕤不知道说什么好,田老七邀请曾蕤去自己家吃饭,曾蕤自然是没有拒绝。

在这路上,田老七自然是逢人就介绍,这是李大牛的女儿,如今回来了,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显得十分高兴,然后都邀请曾蕤去自己家坐一坐。

“你不晓得,你老汉这个人,心最善良,这村里哪个没有受过他的恩惠,不说别的,就拿打谷机,省了好多事。”

田老七絮絮叨叨说着,细说着李大牛的功劳,这些事情很多都是程家村的人在闲谈的时候补充的。对于李大牛,在的时候,村里的只是觉得李大牛是一个聪明人,但是等到李大牛不在了,大家遇到事情,都会想若是李大牛在的话,那应该多好。

“你爹那个人就应该当大官,他那本事真是大得很,我们村大家都觉得,他是最有本事的一个,不止我们这一代,就往上数好几十代,都没有像他那么聪明的人。”

曾蕤自然不由升起了一种自豪的感觉,虽然很多人在她面前称赞玉衡将军,但是对于曾蕤来说,这一是溜须拍马而已,二是玉衡将军毕竟不如自己生父。而且玉衡将军,也总是明确告诉曾蕤,自己不如李大牛。

到了田老七家,田老七让曾蕤稍微坐一会儿,曾蕤点点头,这时间不少人到了曾蕤的面前,询问曾蕤关于李大牛的情况,曾蕤只好告诉他们,如今李大牛很好,只是因为有一些事情,无法亲自回家。

曾蕤这样和这些人聊着,确实感受到了自己父亲的存在,自己的父亲和自己幻想的一样,善良正直,勇猛果断,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大英雄。

虞书